红字

作品数:2368被引量:1489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臧晓虹林映春张海蓉冯宜丽王家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病理与霍桑之“东方主义”再审视被引量:2
《外语研究》2019年第6期81-89,共9页方成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世纪美国改革文学”(编号:18BWW07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全球化语境下"差异性文化想象"批评视野出发,通过重构历史语境解读霍桑之《红字》,核心关注美国文化独立运动高潮阶段对其自身"文化病理"谱系性地全盘否定,挖掘霍桑所认知的"西方主义",重新审视当代批评界所臆构的霍桑之"东方主...
关键词:霍桑 《红字》 文化病理 东方主义 美国文化独立运动 
霍桑之“内在性”叙事与美国内战前社会改革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54-62,共9页方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世纪美国改革文学研究”(18BWW076)
本文从政治美学化与美学政治化视角出发,重读《红字》这部经典,认为美国内战前社会改革的"内在性"转向对霍桑之叙事策略发挥了决定性的框定作用,霍桑也努力通过其独特的"内在性"叙事,积极探索文学对社会变革的文化功用:一是"文化革命"论...
关键词:霍桑 红字 内在性 叙事策略 美国内战前社会改革 
霍桑与权力技术的现代转型:红A字和催眠术的启示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8年第1期234-249,共16页尚晓进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美国历史’非常’事件的小说再现与意识形态批判”(15AWW005)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霍桑的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世纪30至60年代,大致对应美国的改革时代,监狱改革是当时改革者热衷的目标之一。作家对刑罚与权力运作有相当深入的思考,《红字》和《福谷传奇》两部小说尤其敏锐地折射了权力技术的历史变迁。如果说《红字》...
关键词:霍桑 《红字》 《福谷传奇》 权力技术 表征 规训 乌托邦 催眠术 
《红字》的情感理论维度——贝兰特读霍桑被引量:1
《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6期21-26,共6页陆扬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度重大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重要文献翻译和研究;批准号:15ZDB084
劳伦·贝兰特分析霍桑《红字》的《国家幻想的解剖》是20世纪末叶以来"情感理论"的扛鼎之作。她认为霍桑是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将《红字》写成了一部国家认同的幻想型作品。而她则有意探讨作为国家主体的芸芸众生,为什...
关键词:贝兰特 霍桑 海斯特 斯宾诺莎 情感 
过度想象与意义的困顿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6期160-165,共6页陆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D099)
艾柯"丹诺讲座"反对"过度阐释",呼吁回归久被忽略的作者意图和写作语境。然布朗《达·芬奇密码》中抹大拉的马利亚这类线索,见证了小说家阐释历史,想象力诡谲离奇可以远超过批评家阐释小说。乔纳森·卡勒重申意义出自语境,但是语境推陈...
关键词:过度阐释 《达·芬奇密码》 语境 《红字》 贝兰特 
文化专有项翻译与译者的文化选择——以《红楼梦》英译本“红”字的翻译为例被引量:12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891-894,共4页屠国元 周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译者主体论(07BYY010)
文化专有项翻译从来都不是语言层面上的简单转换,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如《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霍克舍弃了"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将其换成了英语国家人们所熟悉和能接受的"绿色"和"...
关键词:文化专有项翻译 译者主体性 译入语文化意识 读者意识 《红楼梦》 
《红字》人物关系的后结构主义解读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87-91,共5页张海蓉 
国家社科基金(01EZW001)
运用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可以合理阐释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结构关系,展示齐灵渥斯由“大写的他者”向“小写的他者”的发展过程。齐灵渥斯对于丁梅斯代尔、海丝特和珠儿本来应作为大写的他者...
关键词:分析者 大写的他者 小写的他者 菲勒斯 
齐灵渥斯悲剧的后精神分析解读被引量:9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张海蓉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影响>(项目批准号01JAZJD750.11-4400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外比较文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1EZW001).
齐灵渥斯是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齐灵渥斯与丁梅斯代尔、海丝特和珠儿一样,本来应作为大写的他者,但由于他触犯了大写的他者的法权,使他成了小写的他者。他从一个正常主体,历经神经官能症,最后发展成了妄想狂精...
关键词:精神错乱 分析者 菲勒斯 “齐灵渥斯” 《红字》 美国 文学评论 
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读:《红字》中的海丝特被引量:3
《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04-110,共7页张海蓉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影响"(项目批准号01JAZJD750.11-4400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外比较文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项目批准号o1EZW001)的成果之一
本文运用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海丝特进行了剖析,以拉康的无意识的三个级别中的两个即想象级、符号级阐释了海丝特的心理发展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人物的社会心理上是她从自我认证...
关键词:想象级 符号级 凝视 大的他者 菲勒斯 
《红字》中珠儿心理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读被引量:4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38-42,共5页张海蓉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东方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影响"(项目批准号01JAZJD750.11-4400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外比较文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1EZW001)
珠儿是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的心理发展过程印证了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中著名的“镜像阶段”(themirrorstage)说。她经历了对自身形象的认同———对自己的菲勒斯缺失的认同———接受符号的阉割,最...
关键词:《红字》 拉康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镜像阶段 主体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