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合道

作品数:114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裕锴黄鸣奋王晓赵刚健翟大炳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苏轼“反常合道”奇趣创作观的探源与举证
《汉字文化》2025年第3期67-69,共3页蒋欣格 
苏轼观诗尚趣,且以“反常合道”作为“趣”的评价标准。“反常”有许多外在体现。例如,奇象横生的表现方式、错位倒置的语言表达、有违常规的思维逻辑等。此类种种看似反常无理,实则是为了更加深刻地写出诗人的情感思想,达到“合情合道...
关键词:苏轼 创作观 诗歌 奇趣 “反常合道” 禅宗 
反常合道《虞美人》——部级精品课《虞美人》品鉴
《语文教学通讯》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汤亚琴(执教) 周玉龙(观察) 
李煜后期词作多由血泪凝结,尤其是他的绝命之词--《虞美人》。后世读者品读其作品之时往往取其表而失其神,未能透过《虞美人》简单清丽的词句咀嚼出李煜内心的孤独、痛苦和绝望。教学中,可以从学生主体出发,以“反常”作为提问的触发点...
关键词:《虞美人》 李煜 反常 合道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最是“反常”最奇崛
《中学语文》2024年第23期76-78,共3页仇丹青 
在文学创作上,苏轼曾有“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的感叹,而古今不少文人在创作作品之时,也常采用这种“反常合道”的方式,以作品中人物展现出的不符常理之处,或者不同于他人的行为情感,来映衬出某种道理或情感。若反复琢磨这些“...
关键词:《定风波》 苏轼 “反常合道” 
从齐白石的画“审”出极致的“美”
《艺术品鉴》2024年第6期160-161,共2页韩羽 
反常合道读齐白石的画,最快意者莫过于一惊一乍:“嘿!竟然还可以这么画哩。”比如《秋声》,个头大小一模一样的两个蚶紧紧并排在一起。谁敢这么画?我连想都没想过。因为画画儿的人都知道,画中的形象最忌“重复”,如是一个样儿,就成了《...
关键词:反常合道 《祝福》 阿毛 祥林嫂 齐白石 极致 
反常合道·流水行云:小议当代作家的“晚期风格”——以莫言、贾平凹为中心被引量:2
《南方文坛》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杨辉 
一谪居黄州,闲来无事,除四处寻访胜迹,吟诗作赋,寄托怀抱外,苏轼还有意教导子侄。赵德麟曾在苏辙家亲见苏轼寄给侄子的书札,其中有论少年文与老年文之异同,颇有可观处:二郎侄:得书知安,并议论可喜,书字亦若无难处。止有一事与汝说,凡文...
关键词:当代作家 贾平凹 赵德麟 莫言 反常合道 苏轼 闲来无事 流水行云 
半缘修道半缘君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4年第1期50-65,共16页薛元明 
承蒙隽平兄不弃,多次相邀,约我在《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杂志刊载鄙人及内子王博文两人的专题。在这之前,我俩从未在一起亮相。书法圈的夫妻档很多,“夫唱妇随”或“妇唱夫随”都有,然而这么多年,我们却各唱各的。有点各自的“空间”会...
关键词:书法教学 成长空间 反常合道 反其道而行之 自由自在 王博文 
“反常合道”:《百合花》的抒情模式
《中学语文》2023年第31期49-52,共4页张晴悦 
“反常合道”是我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准则,亦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百合花》中隐藏着战争叙事与诗意书写之反常、物资匮乏与精神丰盈之反常、性别隔阂与人情交融之反常、英雄事迹与“普通”“青年人”之反常。“合道”则是更...
关键词:反常合道 《百合花》 抒情模式 
《藤野先生》的十处“反常合道”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年第31期51-53,F0003,共4页张文浩 
“反常合道”是苏提出的美学概念。其《书柳子厚《渔翁》诗》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苏轼认为诗歌大都追求奇妙的情趣,这种情趣来自诗中既“反常”又“合道”之处。“反常”是指诗句表面上违反常规常情,不同寻常;“合道”...
关键词:个性追求 《藤野先生》 反常合道 美学概念 情趣 
反常合道 顿见本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矛盾笔法被引量:2
《学语文》2023年第3期81-83,共3页李欣鑫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常规教学中,教者对这首词的解读,普遍落脚在“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表达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事实上,如何细腻而真实地解读出词人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苏轼 《定风波》 奇趣 圆融 
反常合道:《百合花》被忽视的几处细节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48-51,共4页徐长征 徐子特 
《百合花》中有几处细节长期遮蔽在“光环之下”,被集体性“忽视”。这些细节看似失真,实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窥透这些细节,就能走进作者精心营建的为了宣泄焦虑和不安的“精神避难所”。
关键词:细节 批判性思维 《百合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