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心理主义

作品数:52被引量:4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波李琦霍涌泉朱光亚喻郭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心理学探新》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皮尔士:为什么是符号学?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邱忠善 
皮尔士的逻辑学和符号学是互相规定的。逻辑学是从符号学的角度被理解的:前期皮尔士在符号学的框架内定位逻辑学,逻辑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后期完全以符号学定义逻辑学。反过来也可以说,皮尔士对符号学的考察,自始至终与其逻辑学研究有...
关键词:皮尔士 逻辑学 符号学 反心理主义 
确定性之谜:纯粹逻辑学理想的发生与破灭
《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56-61,共6页陈欢欢 
寻求确定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始终伴随着相对主义。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分道扬镳的时代,无论是弗雷格的分析哲学还是胡塞尔的现象学都以确定性为其哲学目标。不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心理主义。心理主义一度在哲...
关键词:确定性 相对性 心理主义 反心理主义 纯粹逻辑 存在主义 解构主义 
从“批判”到“被批判”: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21年第3期45-51,共7页李国山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威廉·詹姆士哲学文集’翻译与研究”(17ZDA032)。
分析哲学兴起之初,弗雷格、摩尔、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主要代表人物对心理主义、唯心主义和整个形而上学传统发起了猛烈批判,并在批判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其方法论的新颖与活力。不过,在这场哲学运动的推进过程中,它也受到来自其他哲学思...
关键词:逻辑分析 反心理主义 反形而上学 方法论遗产 
没有心灵就没有意义——反心理主义错在何处被引量:2
《学术交流》2020年第7期23-29,191,共8页朱志方 
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设定了第三领域,他的第三领域的概念不仅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是神秘的,而且导致多个内在矛盾。普特南宣称意义不在头脑中,但并没有提供真正坚实的论证,他将这个结论事先预置在他所虚构的同形地球的场境中了。皮尔士的...
关键词:意义 反心理主义 皮尔士 解释 
“逻辑心理主义”的批判与重建被引量:2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35-41,共7页陈灿 
以弗雷格和胡塞尔为代表的反心理主义思想,通过逻辑学与心理学的截然划界而批判古典形态的"逻辑心理主义",虽然避免了后者的相对主义,但也隔绝了经验事实对逻辑推理的影响。当代"新心理主义"思潮将人类推理的经验实践重新纳入逻辑学的...
关键词:逻辑心理主义 反心理主义 新心理主义 表征加转换 
逻辑心理主义:一种信念修正的视角被引量:2
《哲学分析》2019年第5期139-152,199,共15页曹青春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逻辑心理主义及其信念修正研究”(项目编号:2018BZX003)的阶段成果
以穆勒为代表的逻辑心理主义与以弗雷格为代表的反心理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逻辑心理主义认为,逻辑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或是其分支,具有描述性;反心理主义则认为,应当把心理的东西从逻辑中剔除,逻辑只是规范性的。信念修正理论虽具有...
关键词:逻辑心理主义 反心理主义 信念修正 穆勒 弗雷格 
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建构比较
《明日风尚》2019年第20期173-174,共2页郝金花 
文章主要从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哲学构建、反心理主义以及主体概念出发来揭示出他们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哲学建构 反心理主义 主体 
论弗雷格思想的客观性及其影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14-15,共2页侯琳子 
弗雷格提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着一个思想。这里的'思想'不是指思维的主观活动,而是指思维的客观内容,可以成为许多人共有的东西。并且他主张思想是句子的涵义,真值是句子的意谓。'真值'是指句子是真或句子是假的情况。判断就是从思想...
关键词:弗雷格 思想 客观性 反心理主义 
青年海德格尔的反心理主义思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年第3期63-69,共7页吴三喜 孙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克尔凯郭尔主体性真理观研究”(15CZX031);河北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现代反心理主义指称理论研究”(SQ181178)
在现象学语境中,心理主义特指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一种哲学研究趋势,它主张取消观念规律和实在规律之间的差异,消除逻辑之物和心理之物的分野,力图将逻辑规范性还原为心理规律性。心理主义的这种做法被胡塞尔概括为三个成见,即认识...
关键词:心理主义 判断 反心理主义 现实性 有效 
意蕴与能力——反心理主义指称理论的两条道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23-30,共8页吴三喜 张文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克尔凯郭尔主体性真理观研究"(15CZX031);河北师范大学校内博士基金"新实用主义出场学中的马克思问题研究"(S2017B11);河北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现代反心理主义指称理论研究"(SQ181178);2018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一般项目"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维特根斯坦知觉哲学研究"(TJZX18-005)
一般而言,指称问题指的是符号与对象之间的指涉关系问题。心理主义指称理论试图通过诉诸心理表象、意象等概念来解释指称现象,这一理论成为近代以来指称理论的代表性立场。海德格尔将指称问题还原为源始的意蕴、意指概念问题,用世界性...
关键词:指称理论 心理主义 反心理主义 表象 意蕴 能力 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