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同词

作品数:42被引量:6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姜淑珍陈丽平岳好平李静文杨志贤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财经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部学刊》《山东外语教学》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葳蕤”看反义同词现象
《汉字文化》2025年第5期93-95,共3页王丹怡 
在多义词当中存在“反义同词”现象。“葳蕤”具有“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和“萎顿貌”两个相反的义项,可以确定为属于反义同词。“转喻”这一认知机制使“葳蕤”形成一个多义词,“隐喻”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则可以解释“葳蕤”的...
关键词:葳蕤 反义同词 隐喻 转喻 
谈“蒇”字构成的奇特的反义同词——兼补《汉语大词典》的重大疏漏
《汉字文化》2024年第17期94-96,共3页曲筱鸥 
“反义同词”是指一个词同时具有两个相反或相对义项的特殊语言现象。“蒇”字为单音节“反义同词”,并构成了若干个双音节“反义同词”。《汉语大词典》“蒇”字仅收“完工”义项,漏收“开工”义项。所收的3个词条,均仅立“完工、完成...
关键词: 反义同词 汉语大词典 词条义项 书证 
韩语与汉语反义同词现象的对比研究
《今古文创》2024年第24期133-136,共4页罗佳妮 
反义同词这一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语言中,韩语和汉语同样不例外。从事件域认知模型的视域出发,韩语与汉语的反义同词现象可分为四个小类:兼具始末之义、因果之义、施受之义、正反之义的反义同词。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韩语与汉语反...
关键词:反义同词 正反二义 事件域 韩语 对比研究 
转喻视角下俄语反义同词研究
《今古文创》2022年第37期120-122,共3页张雅洁 
一个词内同时具有相反或相对义项的现象称为反义同词,这种特殊的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俄语中也存在这一现象。本文尝试在转喻的视角下对反义同词现象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发现事件域模型下俄语始末同词、施受同词、因果同词...
关键词:反义同词 转喻 事件域模型 
《古汉语反训集释》中“反义同词”现象的“ECM认知模型”分析
《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45-50,共6页张丽 
《古汉语反训集释》一书收录了505个常见的“反训”之例,包含名物、动作、性状和虚助四类,具有数量大、分类细的特点。文章认为“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意义的语言现象”用“反义同词”比“反训”这个训诂学术语更恰当,在此基础、上排除《...
关键词:反义同词 反训 ECM认知模型 
基于使用的汉语“反义同词”意义引申机制研究——以“怀疑”为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97-103,共7页程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YY062)。
汉语“反义同词”的意义引申问题一直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并未结合实际使用中的语料进行分析,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怀疑”作为汉语“反义同词”的代表,在大型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广外-兰卡汉语学习者语料库中,其不同义项构成了一个...
关键词:基于使用的语言观 汉语“反义同词” 意义引申机制 “怀疑” 
反义同词的词典释义研究被引量: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20-25,共6页李静文 
试图从原型理论、隐喻转喻模式、意象图式等角度探索反义同词现象的认知成因,并详细分析了反义同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语义描述、义项划分、义项排列等释义情况。本文认为词典释义应反映人类认知特点的多维结构,明确表明词...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反义同词 词典释义 
汉法反义同词现象的认知识解被引量:2
《法国研究》2020年第1期105-112,共8页孟晓琦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构式事件图式与动词潜势语义的双层级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7YJC740130)。
反义同词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指同一个词同时兼有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义项,是一词多义的一种特殊体现。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源自人类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反义同词即是人类对同一事体所具有的对立性特征进行体验和认知加工后的语言表征...
关键词:反义同词 事件域认知模型 对比 
汉阿英语反义同词对比研究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20年第2期151-158,共8页纳米尔 马吉德 唐雪梅 
反义同词在汉语、阿拉伯语、英语三种语言中均存在,是一词多义的特殊表现形式。其类型大致有正反同词、施受同词及美恶同词三大类。其生成机制主要有认知角度的不同、语言角度的变化、心理及社会角度的影响等。同词反义是语言灵活性和...
关键词:反义同词 生成机制 汉语 阿拉伯语 英语 对比研究 
“报复”既可指报恩也可指报仇
《快乐作文(高年级版)》2018年第1期92-93,共2页
“报复”一词,今天只用于报仇,所谓“冤冤相报”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古代,这个词却既可指报恩,又可指报仇。这就是汉语中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反义同词,一个词兼有正反两个义项。
关键词:报恩 报复 反义同词 语言现象 汉语 义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