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性

作品数:556被引量:63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肖楠方小莉邱小轻汪正龙张清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文坛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批评视域中的中国21世纪文学——洪治纲教授访谈录
《当代文坛》2024年第6期26-35,共10页洪治纲 曹霞 
一虚构写作:不少长篇小说的思想穿透力偏弱曹霞:洪老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老师做一个访谈,那我们就从老师最近关注较多的长篇小说这一文体谈起吧。洪治纲:21世纪以来,在虚构性写作中,长篇小说的出版数量一直挺可观。有些作家始终保持两...
关键词:虚构性 洪治纲 出版数量 穿透力 虚构写作 访谈录 老师 
创意写作视域下中国化非虚构性写作概念探究
《当代文坛》2024年第5期164-172,共9页陈晓辉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创意写作前沿理论文献的翻译、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ZD294;2023年陕西省教改项目“基于新文科的创意写作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BY038;2023年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重点项目“‘文化+专业+产业’三结合的高层次网络文学人才培养课程及教学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XGERC2023059;2021年西北大学实验教学项目“历史小说创作中虚实交互情境塑造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阶段性成果。
非虚构性写作是创意写作中国化过程中最需厘定的关键概念之一。在此视域下,一切以真实的事件或呈现的事实为基础的文学创作活动,均为非虚构性写作。从性质而言,它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文类概念;从来源而言,它是一个创作素材源自真实事...
关键词:非虚构性写作 创意写作 中国化 主体介入 自我诗化 
虚构性的质疑与写作的民主化——非虚构写作漫议被引量:6
《当代文坛》2019年第1期47-50,共4页徐刚 洪治纲(主持) 
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总能激发人们的热烈讨论,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文学的现实主义焦虑如此显豁的时代。大概正是在这种焦虑的压力下,我们对现有的虚构文学有着诸多不满。一时间,约翰·霍洛韦尔的名言成为流行,“日常...
关键词:虚构性 民主化 写作 现实主义 深度报道 小说家 文学 想象力 
“大文学史观”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非虚构性”因素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7年第4期41-41,共1页李俊杰 
施蛰存在1937年初检视新文化运动20年来的得失时,提到了“杂文学”的重要意义:“杂文学作品比纯文学作品更易于使大众读者领受到文学的趣味(Literary Taste)……我国新文学运动勃兴以来,至今虽然将有二十年的历史,但文学作品的成...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非虚构性 文学史观 文学作品 大众读者 文学作家 文学趣味 新文化运动 
虚构性历史叙述的底本边界问题——从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文本谈起
《当代文坛》2011年第S1期68-70,共3页张颖 
时值辛亥革命百年,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电影从不同的方面去反映这段历史史实。如《辛亥革命》试图还原辛亥革命前后的一段历史进程,《第一大总统》试图在革命历史的大背景下重塑一个有血有肉的孙中山。《竞雄女侠秋瑾》是以女革命烈士秋...
关键词:辛亥革命前后 历史叙述 虚构性 底本 边界问题 秋瑾 叙述者 题材 孙中山 文本 
镜子里的影子和天空——陈染小说的自恋情景被引量:7
《当代文坛》1996年第1期29-34,共6页毛毛 
陈染85年开始写作和发表小说,次年推出《世纪病》(以下简称《病》),我可以看出她并没有经过太长时间的徘徊,而是比较直接地到达了写作潜在的某个高度,从《世纪病》这个标志性的作品起,她的写作几乎始终以较为稳定的类型持续下来。所以...
关键词:陈染小说 自恋意识 女性 《往事》 弗洛伊德 先锋写作 个人化 《与往事干杯》 世纪病 虚构性 
“我”是谁?——散文美学札记之一
《当代文坛》1993年第3期20-21,11,共3页曹家治 
由于流行观念影响,我们一般认为,散文中的“我”就是真实的作者自己。看到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一段描叙,我们总是说,“瞧,少年鲁迅的生活多么富有诗意啊!”如果有人说那只不过是成年鲁迅用记忆材料制造出来的一种心像,说那只...
关键词:散文美 第二自我 实际自我 札记 伪作 人类情感 非虚构性 鲁迅 体验者 艺术创造 
不孤独的“孤客”——读曾志明小说有感
《当代文坛》1991年第1期57-58,共2页胡平 
时下的文学作品,读者喜欢纪实的——不论作者文笔如何,总能披露些前所未闻的内容。虚构性文学中,读者偏向于生活材料充实的作品——不论作者想象力如何,收获总是有的。不知是现在的读者变聪明了还是作者变儍了,相对而言,读者总是不再那...
关键词:作家 小说 文学作品 实写 生活材料 虚构性 十九岁 总能 置人物 篾匠 
“虚构人物”三论之一——他是谁?
《当代文坛》1991年第1期23-27,共5页李洁非 
自序 小说人物,如果不是这门艺术的中心,至少也是它最受关注的要点之一;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一篇小说成功或失败,几乎完全取决于它所刻画的人物有无魅力以及有多大魅力。 小说人物的本质在于虚构。虚构不仅仅是使小说中的人不同于生活本身...
关键词:小说艺术 小说人物 三论 人物原型 文本 作品 生活原型 阿Q 叙事 虚构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