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化机制

作品数:38被引量:100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谊生王媛媛沈家煊陈昌来席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文学(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民族论坛》《绥化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严重”的副词化及其虚化机制
《汉语学报》2024年第4期92-104,共13页罗耀华 贺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语‘动+介+宾’结构的构式化与构式演变”(编号:21FYYB022);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紧缩构式‘VP了就X’认知、浮现与互动研究”(编号:CCNU20A06041);202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助(优创项目)“汉语重动构式‘VO_(1)V到O_(2)’的图示层级和原型效应”(编号:2024CXZZ118)的支持。
本文探讨了当代汉语中“严重”一词的副词化及虚化机制。通过对比“严重”的常规用法与新兴变异用法,揭示了两者在主观性、情感色彩、结构易位、时体组配、语域分布及功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严重”作为程度副词的新兴用法(...
关键词:“严重” 副词化 词汇和惯性压制 
“回头”的虚化历程及其机制新探
《台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王蓉 张云峰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物性结构下皖北方言复合名词语义研究”(SK2019A0327)。
“回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中有作动词的义项以及作副词的义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增补了连词的义项。相较于副词,连词属于更典型的虚词范畴,“回头”经历了更进一步的虚化。“回头”出现的时间可追溯到两汉时期,而...
关键词:“回头” 虚化机制 隐喻 转喻 语用推理 主观化 
“想当然”用法初探
《汉字汉语研究》2024年第3期111-123,128,共14页张子健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2SJZD124)阶段性成果。
“想当然”最早于南朝宋共现,明清时期由于使用场景的改变而在语义及用法上发生了变化,这促进并影响了现代汉语中“想当然”这一固定结构的出现及使用。“想当然”在自身的演变中伴随着虚化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其逐渐从后置的谓语位置向...
关键词:“想当然” 历时演变 虚化机制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中的语义虚化机制
《莲池周刊》2024年第29期0007-0009,共3页安乙元 
古代汉语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其词汇演变 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义虚 化机制是一个关键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许多古代 汉语词汇的意义从具体变得抽象,从实在转向虚化, 这种变化深刻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研究古代...
试探介词“归”的虚化历程与机制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40-45,79,共7页毛宇晨 
介词“归”产生于元代,其虚化与“归+N1+V2+N2”连动句式及“归+p+N1”双宾句式密切相关。通过对“归”虚化为介词的相关语义、句法结构的讨论分析,揭示了“归”语义、句法结构的发展脉络,并阐释了“归”虚化为介词的动因为语义溢出、...
关键词: 介词 动因 虚化机制 
程度副词“蛮”的共时用法、虚化及语用主观性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05-110,共6页郭雪 贾珍 
阜阳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校级重点项目“现代汉语叹词化现象研究”(2021SKY11ZD)。
现代汉语普通话出现了新的程度副词“蛮”,考察“蛮”的共时用法,发现三种词类身份,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从句法形式上看,它可以修饰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不同的词类身份出现构成不同的词或短语。其虚化路径存在两种观点,一...
关键词:程度副词 “蛮” 虚化路径 虚化机制 主观性 
“巨”字的词义演变及虚化机制被引量:1
《今古文创》2022年第16期120-122,共3页赵香会 
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的数据,及对“巨”字的词义进行分析探究,发现“巨”字的词义处于不断地演变中,“测量直角直线的工具”是其本义,“巨”表“大”义最早出现于周朝,后逐渐发展出“规则、法则”和表示程度的含义...
关键词:“巨” 词义演变 虚化机制 
禅宗语录中“在”字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析论被引量:1
《语言学论丛》2018年第1期204-235,共32页卢烈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禅宗语录句法史”(项目编号:09YJA740087)阶段性成果之一
汉语历史上有一种以语气词“在”煞尾的句子.这种句子唐宋禅宗语录使用最多.从《坛经》到《五灯会元》,禅宗语录中这种“在”字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使用频率升高;具体格式有发展;句类分布由叙述句、描写句扩展到判断句.这种“...
关键词:禅宗语录 语气词“在” 虚化机制 方言延续 
基于语料库的“怪不得”的语法化研究被引量: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352-353,共2页任今梦 
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中"怪不得"可作两种解释,一种表不能责备义,一种表醒悟义。从历时平面来看,两者存在演化关系,表醒悟义的"怪不得"是表不能责备义的"怪不得"语法化的结果。
关键词:怪不得 形式差异 语法化 虚化机制 
《伤寒论》中的“怪”及“怪”的语法化被引量:2
《绥化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58-63,共6页周孟战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张仲景医籍语词研究"
情态副词"怪"曾在历史上出现过,但其产生于西汉而非何乐士所认为的先秦。程度副词"怪"在框式结构"怪V"中的语法化是由于"怪"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V具有主观性、性状义和程度义的结果;而在框式结构"怪A"中的语法化是因为语境吸收的...
关键词:“怪” 语法化 虚化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