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观

作品数:34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赵莉梁文娟鹿宽周杰庄新霞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市场》《大众文艺(学术版)》《美化生活》《思想战线》更多>>
相关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中流文教基金陇东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主体性角度看刘勰对老庄虚静观的发展
《美化生活》2023年第10期101-103,共3页李欣然 
试析《返乡——致亲人》中的“虚静”——兼谈老子“虚静”观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7期91-92,共2页左文强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DT201606;北方民族大学创新项目:YCX18020
荷尔德林的《返乡——致亲人》描写了诗人返乡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透过诗人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中所表现出的静与老子虚静的美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试从老子虚静的美学思想窥视该诗中的"静"。
关键词:荷尔德林 老子 虚静 
基于虚静观理论视阈下钦州坭兴陶的创作研究
《钦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85-87,92,共4页倪文豪 容家宁 
2015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钦州坭兴陶器创作及发展研究(KY2015LX533);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桂教高教(2016JGA361);2017年度钦州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坭兴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7QJGB05)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艺术创作领域,虚静作为一种精神状态贯穿于坭兴陶创作的整个过程,从虚静与坭兴陶设计构思、创作、整体表现三个方面论证发现:只有以虚静的心态进行创作,才能使创...
关键词:虚静 坭兴陶 意境 
论“虚静观”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
《戏剧之家》2017年第9期231-232,共2页魏赟露 
"虚静观",乃道家道教的基础哲学,可以被应用到诸多文化领域当中。声乐学习并不轻松,需要一个持久投入的过程,需要用心去感受,克服种种困难。"虚静观"在声乐学习中,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借鉴与帮助。本文通过道家的"虚静观"理论,来阐...
关键词:虚静之心 境界 艺术 
《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虚静观在王维陶渊明诗中的观照
《参花(下)》2017年第3期130-134,共5页许晨雨 
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专著《二十四诗品》在用语和旨趣上都体现出庄禅色彩,深受庄禅玄远精神的影响,其主旨含摄着自然观和虚静观,这种精神美感在陶渊明、王维等人的诗歌中可得到观照。通过陶渊明、王维的具体诗歌,分析其中的自然虚静精神,...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自然 虚静 陶渊明 王维 
探析“虚静”观对工笔花鸟画创作产生的心理影响被引量:1
《艺术科技》2017年第1期235-235,共1页林森超 
"虚静"观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概念,作为一种宇宙观与人生态度,其对于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但对于当代工笔花鸟创作来说,笃守虚静依然是画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虚静”观 工笔花鸟画 创作 心理 
“虚静观”中国山水画之道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24期138-139,240,共3页徐志勇 
中国山水画一直以来都受到老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精神的重要传统艺术形式。老庄思想强调人通过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照中,体察天地之道。在体察天地之道的过程中人作为个体必须做到如老子所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
关键词:山水画 虚静观 意境 留白 笔墨 设色 人格 
道家虚静观视角下的古筝艺术审美
《歌海》2016年第4期53-57,共5页廖婧 
道家虚静观很好的为古筝演奏提供了一种审美心境,尤其是具体的道教音乐更是形象地体现了虚极生实,静中取动的审美境界。而这种虚实相生、静照忘求的审美心态正是古筝演奏者亟待所需的。因此,将古筝的演奏艺术审美结合道家的虚静观进行分...
关键词:道家 虚静观 古筝艺术 审美 
论庄子的“虚静观”在审美活动中的表现被引量:1
《设计》2016年第15期44-45,共2页曹利 
《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对于艺术设计创作与鉴赏,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的是庄子美学中的"虚静",其作为生命底蕴的气的一种本原状态。"虚静"观认为人只有虚己忘我,才能与万物同一,得到...
关键词:庄子美学 虚静观 审美活动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观探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14期161-162,共2页陈蕾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许多思想继承了古代文论中的精华,其中的《神思》篇就将产生于先秦的"虚静"观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来。本文试探《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观的来源及其继承与发展,从而有助于理解刘勰的"虚静"观。
关键词:刘勰 虚静 神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