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

作品数:885被引量:84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罗玲严耀中楼宇烈向玉成李晓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五台山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名扬中外的五台山佛教僧医──释妙空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2000年第1期26-30,共5页崔正森 
关键词:佛教传入 高僧 五台山 名僧 般若 研究员 灵山 
千年一遇 福慧同臻——记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圣像开光法会盛况
《五台山研究》1998年第4期47-47,共1页王宝库 
1998年9月25日,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皇城故址召开。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它不只是“以山辟最早、境地最缨、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主要还是因其系弘扬般若法门的文殊菩萨之应化...
关键词:五台山 文殊 圣像 佛教圣地 中国佛教 佛教协会 《山西通志》 佛教传入 五台山佛教 南传佛教 
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被引量:2
《五台山研究》1997年第1期2-8,共7页业露华 
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业露华孝,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孝也是中国佛教必然涉及的一个问题。前玉佛寺方丈真禅法...
关键词:儒家孝道观 佛教传入 中国佛教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 孝道思想 佛教孝道观 佛教教义 伦理思想 《沙门不敬王者论》 
佛教文化浅谈
《五台山研究》1993年第2期47-48,共2页阎献晨 
我们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研究,在于强调佛教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佛教现象是和人类的文化现象,紧密联系着的,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点粗浅分析: 一、佛教传播与发...
关键词:佛教传播 佛教思想 仪轨 人类文化发展 佛教传入 大慧 必然现象 主体性 道德修养 中国文化研究 
现代中国佛教
《五台山研究》1991年第3期3-10,共8页黄心川 
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
关键词:中国佛教 北传佛教 佛教传入 上座部 佛教理论 佛教思想 南传佛教 佛学院 佛教界人士 佛事活动 
五台山历代寺庙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被引量:1
《五台山研究》1991年第1期34-38,共5页赵培成 
五台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自佛教传入五台山后,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使五台山成为古代寺庙建筑的集群区。历代五台山寺庙建筑,由于各时代生产水平、生活习惯和美学观点的不同也...
关键词:古清凉传 寺庙建筑 佛教传入 建筑风格 四大佛教名山 历代帝王 文殊殿 崇信 南禅寺 续清凉传 
武则天与唐代佛教被引量:2
《五台山研究》1989年第4期13-17,共5页赵云旗 
佛教传入中国后,自隋唐进入黄金时期,从武则天执政走向鼎盛阶段。这一盛况的出现显然是与武则天分不开的。所以,研究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不仅是揭示武周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可从中深入了解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原因和...
关键词:唐代佛教 鼎盛阶段 佛教传入 右卫大将军 大云经 西明寺 东都 求法高僧传 久视元年 佛教哲学 
在五台山研究会首届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被引量:2
《五台山研究》1988年第1期5-7,共3页任继愈 
我讲得题目是《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五台山的研究》,现分两部分来讲, 一、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为借鉴,看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佛教在印度,从古至今并非是一个最大的板流。
关键词:五台山研究 北传佛教 精神文明建设 佛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传入 远逊 中国的传统 南传佛教 心性论 
五台山寺僧数量的历史演变被引量:3
《五台山研究》1987年第4期21-22,共2页培文华 
五台山自北魏佛教传入以来,由于历代统治者对佛教采取的不同政策,寺庙几经兴废,僧侣亦随之几经增减。现将其演变情况做一简介,供研究参考。北魏孝文帝时,修建了大孚灵鹫寺(今显通令),并环绕鹫峰(今菩萨顶)置12院。第四诚信公主也出家于...
关键词:大孚灵鹫寺 佛教传入 北魏孝文帝 演变情况 八州 华严 清凉山志 《华严经》 镇澄 法华 
五台山寺庙楹联牌匾选注
《五台山研究》1986年第6期26-28,共3页清心 
合三教,纬万法,齐参应无所住总五色,空一切,皆幻作如是观(龙泉寺)合三教:综合三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道、佛称为三教。纬万法:纬,《释名·释典艺》:“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此处亦为综合之意。万法,所有各种事物和现象。
关键词:万法 三教 佛教传入 无所住 文殊师利 选注 三解脱 一切众生 顿教 龙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