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

作品数:9195被引量:10373H指数:4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原苏荣张谊生唐贤清李思旭武振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言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疑问副词“可”的来源及语法化
《语言研究》2025年第1期146-151,共6页刘彦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ZDA307)。
“可”由助动词虚化为反诘副词,是在反诘问这一特定语境中逐渐实现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是语用推理和语境吸收。最早在东汉汉译佛经中,“可”就能够用作表推度询问的疑问副词。“可”由助动词虚化为表推度的疑问副词,其语法化机制主要是结...
关键词:疑问副词“可” 语法化 机制 
副词“反正”的语义、情态和关联功能
《语言研究》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丁新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及数据库建设”(16ZDA209)。
“反正”是反条件关系副词,是对“条件-结果”关系的否定。从情态内涵看,“反正”的特征体现为认知上的确定性、态度上的坚定性和情感上的执拗性。从关联功能看,“反正”能够进行篇章衔接,衔接模式主要有已知-推论型、零散-整合型和模糊...
关键词:反正 逻辑背景 情态内涵 关联功能 
汉语史上“程度副词+VP+QP”构式的分化、类化与反类化
《语言研究》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魏兆惠 
北京社科基金规划重点项目“明清至民国京津冀方言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22YYA00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白话报刊多层标注语料库建设与研究(1815—1949)”(22&ZD306)。
汉语史上有程度副词后接动作动词和不定量数量短语的构式(“程度副词+VP+QP”),近代汉语早期“略、稍、颇”进入这一构式中表示低量,由于清代“颇”低量义消失,高量义凸显产生词汇压制,使得构式义分化,“颇+VP+QP”的高量义也凸显,进而...
关键词:“程度副词+VP+QP”构式 分化 类化 反类化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来源及演变
《语言研究》2024年第3期38-50,共13页汪航 葛平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情态与体的同现限制研究”(23BYY042);中国国家留学基金(202306320033、202308320194);法国国立研究机构(ANR)资助项目“中国北方语言接触——历史和类型学视角”(LCNC);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汉藏语句法变价的类型学研究”(2022SJYB0131);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2024R401163);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星培养计划(2023001)。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来源于元代北方汉语与蒙古语的语言接触。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前身是元代的程度副词“哏”。元亡之后,因语言政策制约,程度副词“哏”在明代书面文献中消失,但其用法长期保留于北方汉语底层口语中,在少数文...
关键词:程度副词 “很” 语言接触 语言政策 历时演变 
从全称量化的动词短语到频率副词——以“动不动”和“三不知”为例
《语言研究》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杨作玲 宋云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黄孝方言与周边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8BYY041)。
频率副词“动不动”和“三不知”都由全称量化义的动词短语发展而来。通过隐喻从量域投射到频率域,语义演变的路径是“全量肯定>高频”、“全量否定>低频”。它们都是在“(S)+动不动/三不知+VP”结构中发生语法化,但演变为副词的机制不...
关键词:全量 频率 小句整合 话题化移位 反预期 
副词“完全”的语义提取和分布验证
《语言研究》2023年第2期18-25,共8页刘兆熙 赵春利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情态副词的语义提取与分类验证研究”(17BYY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语义语法理论创新”(19JNLH04);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资助项目(20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及数据库建设”(16ZDA20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成语法的汉语研究与新时代汉语语法理论创新”(18ZDA291)。
文章在精确定位副词“完全”的句法分布并正反验证其同现谓词的四个语义类型及其两个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否定了其具有程度义,论证副词“完全”的语法意义并将其界定为“语义关联对象的整值性范围”。
关键词:“完全” 范围 正反验证 
语气副词“并”的反预期标记功能与语体制约被引量:4
《语言研究》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蔺伟 陈玉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和类型学视角下汉语指称系统的建构模式研究”(22BYY08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浮现语法视角下汉语口语习用语构式研究”(19YJC740080)。
语气副词“并”宜视为一个反预期标记,以往研究所说的“加强否定”、“表示申辩”等只是其反预期标记功能在不同话语环境中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突显。“并”的反预期情状既有无定预期,也有特定预期,主要突显言者信息领地优势。“并”...
关键词:“并” 反预期 信息领地 焦点 语体制约 
勘误
《语言研究》2023年第1期103-103,共1页本刊编辑部 
2022年第4期第33页第11行“以下因素是“大体”副词化的主要原因:”,应移至上段末尾“重要促进作用”后面。特此勘误!
关键词:副词化 促进作用 勘误 
概述回指与副词“大体”的形成——兼论“大X”类范围副词的平行虚化被引量:1
《语言研究》2022年第4期29-36,共8页谢晓明 陈晨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2021XXJS068);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创新重大交叉项目“新媒体语言的创新、应用与治理研究”(2022WKZDJC004)。
文章主要探究“大体”的副词化以及“大X”类范围副词的平行虚化问题。“大体”先秦时是名词性短语,在汉代词汇化为名词。名词“大体”位于句子主语位臵,用于对前文内容较长的话题部分进行概述回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开始出现在...
关键词:“大体” 副词化 概述回指 “大X”类范围副词 平行虚化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化及动因被引量:2
《语言研究》2022年第3期86-92,共7页田旭红 徐彩华 
语气副词“并”的发展路径是:动词>方式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其语法化动因有:(1)动词“并”源始语义中复数语义因子的作用;(2)否定结构“并+否定词+VP”的出现与发展;(3)近代以来不同范围副词的共存竞争。基于认知语言学数量范畴的...
关键词:语气副词  语法化 数量范畴 反预期标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