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作品数:1577被引量:1098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凤青石兴泽张峰焦润明桑兵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史学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相知到相离:傅斯年与岑仲勉关系考论
《史学史研究》2023年第3期32-40,共9页张峰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岑仲勉与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项目编号:21XZS009)阶段性成果。
傅斯年与岑仲勉是中国现代学术谱系中两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史学家,两人之关系经历了从相知到相离的过程。岑仲勉早年侧重中外史地研究,志在与国外汉学家交流与竞胜,这种“预流”的学问暗合了傅斯年与域外汉学角逐的理念,于是也成为他进入...
关键词:傅斯年 岑仲勉 域外汉学 研究范围 史学专业化 
论傅斯年对史学客观性的认识
《史学史研究》2021年第4期41-52,64,共13页田志涛 陈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项目编号:19ZDA235)阶段性成果。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所揭橥的客观主义史学理想,实际上可以溯源到更早的北大求学时期,其思想在之后留欧期间受西学影响而继续酝酿发展,最终于1928年形成体系随《旨趣》的发表而公之于世,此后追求史学客观性之信念亦...
关键词:傅斯年 史学思想 客观性 矛盾 
影响民国史家书写“民族问题”的三个因素——从吕思勉对傅斯年与顾颉刚的批评说起被引量:6
《史学史研究》2019年第4期31-40,共10页姜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思勉先是批评傅斯年在书写东北族群历史时“隐讳而不能尽言”,后又批评顾颉刚关于“民族”“汉族”等概念不宜使用的观点。吕思勉对傅斯年与顾颉刚的批评,反映出影响民国史家书写“民族问题”的三个因素:族群认识差...
关键词:族群意识 历史书写 民族问题 吕思勉 民国史学 
语文学与中国近代史学的科学化——以傅斯年与西学的关系为中心被引量:4
《史学史研究》2019年第3期47-57,共11页张一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语文学被人文主义者视为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19世纪语文学随着学科专业化成为专门学科,并在德意志地区成为显学。20世纪初傅斯年留德期间曾受到语文学熏陶。在他看来,语文学在形式上与传统考据学相似,但却比考据学更...
关键词:傅斯年 语文学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科学主义 
曲径通明:《明实录》“近代”价值的发现与赋予
《史学史研究》2018年第3期45-53,共9页谢贵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史学与近代学术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6JJD770037)阶段性成果
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并非绝对对立,在经受"新史学"扫荡"旧史学"的疾风暴雨过后,其价值往往会受到新史学的重新确认。《明实录》作为一部为明代诸帝及其朝政作记录的官修史书和传统史籍,属于"新史学"开创者梁启超指责的"为帝王将相作家谱"...
关键词:传统史学 近代转型 明实录 傅斯年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18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唐雯:《"信史"背后———以武后对历史书写的政治操控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17年第3期)虽然秉笔直书是中国传统对于史官一贯的要求,然而历史被书写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政治的左右,因为权力需要借助历史来引导舆论、宣示其合法性...
关键词:高丽史 章实斋 历史教育思想 章学诚 傅斯年 封建主义 史学思想 历史学家 史语所 
林磊:《“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新史学的命运——以抗战时期的傅斯年为中心》
《史学史研究》2017年第1期128-128,共1页
如果说史学在近代中国挣脱经学枷锁的历程是一种“独立”,那么必须看到“民族主义”在其中发挥的杠杆作用。这种制度化、专业化的近代史学也只有在服务于民族国家体系下的社会发展与政治建设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某种程度的“独立”。抗...
关键词:民族主义 近代中国 抗战时期 傅斯年 新史学 民族国家体系 “民族国家” “民族” 
史家三巨擘 同门而异彩--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的交往及学术人生论析被引量:2
《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2期46-62,共17页周文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国时期史学之研究”(项目号:10JJD770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SKZZY2014032)的阶段性成果
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都是出身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的著名史学家,都曾师从黄侃,得到黄侃的赞赏。但他们从北大毕业后,与黄侃关系亲疏不一。金毓黻与黄侃关系最笃,范文澜次之,傅斯年最淡。傅斯年、范文澜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代表了史学发...
关键词:黄侃 傅斯年 范文澜 金毓黻 史料派 史观派 民族文化 
朱希祖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被引量:10
《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4期46-58,共13页周文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国时期史学之研究”(10JJD770005)阶段性成果
作为章太炎的弟子,朱希祖在辞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后,加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做专任研究员,然任职三月,即被改为特约研究员。朱氏由此与史语所逐渐产生疏离。本文以史语所工作报告及台湾史语所保存的朱希祖、傅斯年、陈寅恪相关书信为...
关键词:朱希祖 史语所 傅斯年 专任研究员 特约研究员 
钱玄同与顾颉刚、傅斯年、胡适有关《春秋》性质的学术讨论
《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3期58-64,共7页刘贵福 
1923年,钱玄同提出六经与孔子无涉,六经之配成当在战国之末的观点,并对六经的性质做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后很长时间里,钱玄同与顾颉刚、傅斯年、胡适等学者,或通过私人间的书信、或通过公开发表文章的形式,对《春秋》一书的性质有过多次...
关键词:钱玄同 《春秋》 顾颉刚 傅斯年 胡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