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

作品数:2144被引量:1454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学谦李林荣许祖华郜元宝汪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文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狂人日记》四个英译本的文学性再现比较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车丽洁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创新人才班专项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狂人日记》英译本的文学性再现研究”(2021ZX010)。
自建一对多汉英平行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狂人日记》的文学性在四个英译本中的再现方式,对比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阐释不同译本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杨译和王译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
关键词:《狂人日记》 英译 文学性 平行语料库 
《狂人日记》中的反讽叙事策略研究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2年第16期4-6,共3页张咏凝 林妍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典型地运用了反讽叙事的作品,凭借独特的叙事手法分别为叙事背景套上“无名村”的外壳,在叙事内容与叙事结构上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蕴含着对封建礼教的压迫和当时“吃人”的社会的批判。本文通过对鲁迅《狂人...
关键词:《狂人日记》 母题反讽 反讽叙事策略 鲁迅 
鲁迅《狂人日记》三个英译本中“狂人”形象再现语料库实证研究被引量:2
《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第2期81-93,共13页邓林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文学的译介传播间接影响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而鲁迅小说以国民性批判和民族启蒙为特点,塑造了诸多集国民性和民族性特点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效果无疑影响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塑...
关键词:语料库 翻译规范 鲁迅 《狂人日记》 人物形象再现 
《狂人日记》和《一个温和的建议》创作手法分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6-18,共3页单慧芳 胡荣欣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7202)。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斯威夫特的《一个温和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创作主题、人物塑造及语言风格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对比研究,两部作品都借助特殊人物之口陈述观点,借用生命主题启发人民进行反殖民斗争,且语言风格都荒唐怪诞,符合所...
关键词:《狂人日记》 《一个温和的建议》 对比研究 生命主题 人物塑造 语言风格 
《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鲁迅的启蒙思想
《读与写(上旬)》2019年第2期275-275,共1页顾晓倩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和思想革命的主将,以深刻锋利的笔端呼唤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是最早开始传播启蒙思想的一批人。《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狂人日记》《阿Q正传》收录其中,通过塑造典型社会下的典型人物,达到对封建主义的...
关键词:启蒙思想 典型人物 批判 
外宣视域下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三英译本隐喻翻译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1X期48-48,共1页吴艺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要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外宣翻译促进文化传播。中国文学作品酷爱运用隐喻,因此本文以外宣翻译为指导,以鲁迅作品的三个译本的隐喻翻译为例,为此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隐喻翻译 外宣 狂人日记 
中国式“哈姆雷特”:痴语中的抗争——鲁迅《狂人日记》蓝诗玲英译本中“疾病”主题隐喻的再呈现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5-79,共5页王雅慧 
福建省教育厅出国留学项目基金(2017);"鲁迅<狂人日记>蓝诗玲英译本的认知隐喻研究"福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鲁迅<狂人日记>蓝诗玲英译本的认知隐喻研究"(项目编号:16SKF07)
鲁迅借"吃人"意象在作品《狂人日记》中构建中国病态的社会现实,引领中国进入五四新话语时代。对"疾病隐喻"的英语翻译处理是异域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重点,本文关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文,关注译文对原文概念隐喻的再呈现。...
关键词:《狂人日记》 隐喻翻译 蓝诗玲译本 再呈现 
鲁迅小说的隐喻翻译——《狂人日记》的三个英译本比较研究被引量:7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45-49,81,共5页付晓朦 王树槐 
鲁迅小说以其丰富的隐喻而闻名,《狂人日记》尤甚杨宪益夫妇、蓝诗玲和莱尔的英译本最负盛名,译本风格也有所差别,从隐喻的文体角度入手,从书写隐喻、词汇隐喻、句法隐喻、语域隐喻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小说中的隐喻翻译。研究发现,莱尔的...
关键词:鲁迅 文体隐喻 《狂人日记》 译本比较 
文学人物的变迁:从“疯子”到“傻子”——从《狂人日记》到《南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74-77,共4页吴珊珊 
从吸人眼球的"异类"文学人物的变迁中,探析相隔近百年的作家对于社会问题、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透过《狂人日记》、《南方》的人物塑造目的来了解不同时代赋予作家的不同创作使命。在对文学人物的分析与作家创作追求的比较中,领略作家...
关键词:南方 狂人日记 疯子 傻子 创作追求 作家情怀 
从“高原”到“高峰”究竟差距在哪?——由鲁迅先生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所想到的
《辽河》2015年第11期97-100,共4页朱小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主持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那么,从文艺高原到文艺高峰之间,究竟有几步之遥呢?由于笔者今年大半年以来潜心创作一部反映鲁迅先生重返现实的话...
关键词:中国文艺 十年 文艺管理 《狂人日记》 钱玄同 革命时代 世道人心 梁晓声 社会主义文艺 人性弱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