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大》

作品数:152被引量:33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森夏凤梅涂海强汪维辉李泰洙更多>>
相关机构:延边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汉语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从《老乞大》诸版本看14至18世纪汉语“儿”尾的发展被引量:4
《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1期42-49,96,共8页陈长书 
"儿"尾在现存《老乞大》四种版本中的分布和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考察与"儿"尾相关的异文现象,本文认为,《原本老乞大》和《老乞大谚解》中"儿"尾为自成音节的"儿"缀,相当数量的名词性成分后面都可添加"儿"尾,其构词能力要超过后两...
关键词:老乞大》 “儿”尾 “儿”缀 “儿”化韵 
《原本老乞大》词语释义三则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3期74-75,共2页夏凤梅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全书采用会话形式,一律用当时的口语写作,是研究当时北方汉语的最直接的材料。此书最早刊行于元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曾经多次修订和...
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词语释义 原本 学习汉语 《老乞大》 实际需要 私人藏书 教科书 
《老乞大》《朴通事》的融合式“把”字句被引量:3
《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1期32-33,73,共3页王森 
《老乞大》《朴通事》的融合式“把”字句王森《老乞大》《朴通事》是中国元代末期朝鲜的两部颇有影响的汉语教科书,用的是元代北方的“汉儿言语”,因此,又是两部珍贵的元末汉语口语文献。这里所说的“把”字句就是“把”或“将”作...
关键词:“把”字句 《朴通事》 《老乞大》 融合式 “将” 趋向动词 兰州话 结构格式 普通话 连动式 
《金瓶梅词话》里动词的态被引量:3
《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3期20-27,33,共9页王森 
《金瓶梅词话》里动词的态王森《金瓶梅词话》里的动词有六个“态”:进行态(说着话),实现态(喝了一杯茶),经验态(去过北京).短时态(你说说),尝试态(你试听),可能态(听得清)。这些“态”一头连着古代,一头伸进现代,...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 西门庆 动量词 现代汉语 重叠式 否定式 《朴通事》 “得” 《老乞大》 可能态 
《老乞大》、《朴通事》里的“的”被引量:7
《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1期80-84,96,共6页王森 
《老乞大》、《朴通事》是中国元代时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两部会话书,代表了十四世纪中国北方的汉语口语 。从近汉语历史的再分期来看,当时的语言正处于过渡时期,承上启下,新旧交替,既有共时特征,又有历时特征。“的”字的丰富语法作用反...
关键词:《朴通事》 “的” 《老乞大》 “着” 可能式 主语 定语 复数 结构助词 “得” 
《老乞大》《朴通事》里的动态助词被引量:2
《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2期16-20,共5页王森 
《老》、《朴》二书是元代时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两部会话手册,代表了十四世纪中国北方的汉语口语,共出现“了、过、罢、着、的”五个动态助词。其中“了”、“过”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大体一致,“的”和“着”的用法则有较大差异。现据日本...
关键词:动态助词“的” “着” 《朴通事》 《老乞大》 “了” 语气词 现代汉语 谓词 用法 祈使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