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晓龙亓学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顺德伦教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小学生导刊(高年级版)》《散文诗世界》《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在实验中师生共同发展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8期9-10,共2页胡滨 
关键词:实验教材 师生共同发展 教学片段 语感教学 《木屐》 品读 朗读 开明出版社 语文教学 中学 
让学生说得多一点
《上海教育》2006年第09A期53-53,共1页亓学荣 
情景再现 这是2003年4月的一节初中语文课。在学习了《背影》《父亲》《父子情》(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H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等四篇文章之后,我把鲁田的《木屐》印发给学生,进行“父与子”专题的拓展阅读。
关键词:九年制义务教育 初二 语文 《木屐》 沪教版 鲁田 拓展阅读 拓展型学习 教学反思 整体感悟 教学设计 
现代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教《木屐》心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2年第23期18-18,共1页朱艳 
一、品读语脉法一篇文章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再现,是作者思想感情呈现的轨迹。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感受语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感情读出文章的层次,从而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文段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木屐》时,我设计了...
关键词:引导学生 语感训练 教学 学生感受 品读 文章思路 语气语调 逻辑关系 教师 时间顺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