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之镜》

作品数:36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一兵仰海峰曾军何建津何云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学习与探索》《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学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建构逻辑——基于《物体系》到《生产之镜》的考察
《甘肃理论学刊》2022年第3期60-65,共6页丁欣烨 
鲍德里亚在其早期著作群中逐步建构起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以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呈现的新问题。鲍德里亚以“物”作为逻辑起点,分析了“物体系”的符号化特征,认为“物”在现代社会存在于消费领域,由此判断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生产社会...
关键词:鲍德里亚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消费社会 建构逻辑 
鲍德里亚缘何误解马克思的劳动理论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3期123-134,共12页何云峰 王绍梁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项目编号:2020WXB004)阶段性成果。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所依赖的概念,诸如生产、劳动、价值等,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批判的效力,因为这些概念依旧没能突破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陷入了生产、劳动的意识形态镜像之中。因此,鲍德里亚对劳动力、劳动二重...
关键词:鲍德里亚 《生产之镜》 存在论 抽象劳动 政治经济学批判 
鲍德里亚缘何误解马克思的劳动理论被引量:3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26-36,共11页何云峰 王绍梁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项目编号:2020WXB004)阶段性成果。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所依赖的概念,诸如生产、劳动、价值等,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批判的效力,因为这些概念依旧没能突破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陷入了生产、劳动的意识形态镜像之中。因此,鲍德里亚对劳动力、劳动二重...
关键词:鲍德里亚 《生产之镜》 存在论 抽象劳动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反自然还是亲自然——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批判性解读被引量:2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1期44-50,共7页徐海红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生态劳动哲学思想及伦理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2ZXB004)的阶段性成果
在鲍德里亚看来,马克思的错误在于把劳动理解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把劳动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建构了所谓的概念帝国主义;把劳动视为雕琢自然的活动,导致了对自然的支配。据此,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反自然的,马克思主义是反生态的。鲍德...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 自然 鲍德里亚 《生产之镜》 
鲍德里亚对政治经济学范式的质疑及其误区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1期6-9,共4页宋连胜 赵黎明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建构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人类生存自由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范式做了明确的批判。第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给出充分的逻辑依据;第二,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关键词:后现代 政治经济学 《生产之镜》 鲍德里亚 
马克思的“生产辩证法”--评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被引量:1
《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11期115-121,共7页白刚 张荣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12﹠ZD10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本与自由: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14BZX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论》的政治哲学解读”(13YJA72000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2012FRLX01)的阶段性成果
在《生产之镜》中,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立足于生产理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遵循同一个逻辑,反而成了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的"同谋",是反映着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生产之镜"。因此,必须以"符码"...
关键词:生产 生产之镜 生产形而上学 生产的张力 生产辩证法 
符号与价值的“断裂”是一场革命吗?——评鲍德里亚《生产之镜》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被引量:1
《新视野》2014年第4期10-14,36,共6页林宏彬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13&ZD005)
鲍德里亚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比作资本主义的"生产之镜",全面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成基础的政治经济学。鲍德里亚试图颠覆生产逻辑而代之以符号/价值,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取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打碎马克思的"生产之镜"和与马克...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生产之镜》 符号政治经济学 符号价值 
从历史唯物主义看鲍德里亚的“生产”与“交换”——基于《生产之镜》的文本考查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47-51,共5页方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外学者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理解史研究"(11AZX001)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认为马克思全盘接受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生产概念,以此为基础的全部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再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性霸权。实质上,马克思是经济决定论和生产主义的坚决反对者和理性超越者。马克思着力说明的是生产的资...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生产方式 象征性交换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成熟的描述理论——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论辩策略的批判性解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4-47,共4页李震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1LSC012);南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W09)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从两方面质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适性,甚至,它的适用性: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追求自身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却只成为"描述的理论";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描述的理论",它又不能够按照对象的自我理解来描述自...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象征 描述的理论 审美化 
需要·劳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生产之镜》看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理论的曲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1-68,共8页何建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为:09BKS011)的资助;福建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1年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马克思立足于劳动和需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在劳动产品、劳动、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四个方面的异化,形成了自己的资本批判逻辑;鲍德里亚则在《生产之镜》中力图用象征交换解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劳动概念及其分析方法,重构一种新的当代资...
关键词:鲍德里亚 需要 劳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象征交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