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建构

作品数:115被引量:22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任勇朱寿桐陈世松张骁鸣王俊拴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开拓蜀道研究的新视域——《留坝文史丛书》的学术建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63-67,共5页田文斌 
《留坝文史丛书》是冯岁平研究员及其团队历时八年,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和扎实文献搜辑所完成的一套关于留坝地区历史与文化的学术著作集。该套丛书以集成性、开拓性和建构性为蜀道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建构起新的研究范式,开拓了蜀...
关键词:蜀道 《留坝文史丛书》 地方文史 新视域 
论梁漱溟晚期的“东方学术”建构——以《东方学术概观》为中心
《周易研究》2024年第5期5-12,共8页王玉彬 
撰成于1975年的《东方学术概观》是梁漱溟晚期思想的代表作品。在其中,梁漱溟提出了一种与科学、哲学、艺术并列的东方学术类别——“修养”,以期彻底改变中国文化与东方学术的失语状态,并在最高程度上确立其学术主体性,证成其学术价值...
关键词: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方学术概观》 东方学术 哲学 修养 
智媒时代文艺批评的学术建构刍议
《中国文艺评论》2024年第9期71-83,I0003,共14页李震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270)的阶段性成果。
21世纪以来数字媒介的高速发展和日趋智能化,使媒介越来越成为文艺创作生产和文艺批评的决定因素。媒介的强力介入对传统文艺批评的基础理论构成了冲击,也为文艺批评的学术建构提供了新的机遇。媒介视角和媒介理论与传统文艺批评要素、...
关键词:数字媒介 智媒时代 文艺批评 学术建构 
陇右金石简帛文献之“发现”与中华文化“丝绸之路传播”的学术建构
《中原文化研究》2024年第4期25-35,共11页韩高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关系史研究”(22&ZD26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陇右简牍文献整理与研究”(23VRC081)。
20世纪初以来,陇右地区丝绸之路沿线所发现的图像(彩陶、岩画等)和金石简帛,共同构成了一个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内容丰富的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的文明起源、中西文化交流盛况的“资料库”。丝绸之路陇右段出土先唐文献的整理研...
关键词:陇右 出土文献 中华文化丝绸之路传播 学术建构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建构的三重向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吴怀友 武晓铮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21SZJS43010534)。
体系是科学理论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不成体系的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无疑是科学的理论,具有严整的体系。由于理论体系的建构向度不...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科学体系 文本建构 学术建构 概念建构 
会稽地域与王充的话语表达和学术建构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李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王充与东汉学术思想”(项目编号:21FZWB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会稽的风土民情对王充的学术性格与精神气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前研究多强调王充对会稽的认同、维护与揄扬,实则《论衡》冷峻、犀利、峭刻文辞的背后亦折射出其作为移民后裔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后来升级为王充对会稽地域文...
关键词:王充 论衡 子书 东汉文学 文学地理学 
“法学学”视野下中国法学“三大体系”构建的方法论路径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5期20-22,共3页莫纪宏 
当前法学界对于如何科学地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三大体系”开展了非常充分和有效的讨论,但由于缺少研究“三大体系”方法论上的一致性,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各种观点很难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学术...
关键词:学术建构 中国法学界 科学学 学术体系 法学学 方法论特征 三大体系 20世纪80年代初 
概念流变与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阐释与学术建构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77-85,共9页王洋 曹均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新中国70年政治发展道路及其基本经验研究”(SC19B124);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探究——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NC23C314)。
乡村振兴是一个本土概念。基于对党代会等若干党和国家涉农文献文本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考察,系统梳理出乡村振兴在政治阐释层面的发展流变,其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战略布局中不断得到丰富与深化;同时...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概念流变 政治阐释 学术建构 
“国之大者”:演进历程、学术建构与话语逻辑被引量:1
《湖湘论坛》2024年第1期17-28,共12页魏崇辉 马磊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A类)重点项目(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课题基金项目)“‘中国精神’的历史渊源及其新时代新形态研究”(项目编号:23JDTCA058)。
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的“国之大者”逐步形成了“一概念一话语”的出场形式,即“国之大者”这一标识性概念和“国之大者”及其他概念组合衍生而成的话语。作为标识性政治概念,“国之大者”经历提出、形塑与发展的演进历程,形成了相对稳...
关键词:“国之大者” 政治话语 中国共产党 守正创新 
卷首语
《创意与设计》2023年第6期4-4,共1页《创意与设计》编辑部 
本期专题策划围绕设计学学科体系研究展开。曹芳芳等综述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现状评估及评价标准研究”第一次推进会相关情况,推进会探讨了中国设计艺术的历史路径、思想理论、当...
关键词:专题策划 卷首语 学术建构 国家社科基金 学术体系 历史路径 现状评估 学科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