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与逍遥》

作品数:16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颜翔林赵良杰刘洪霞刘青汉孙佳更多>>
相关机构:湖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文坛》《中国研究生》《青年文学家》《书屋》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价值现象学的迷失——评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的思想视野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4年第9期150-160,共11页赵良杰 
《拯救与逍遥》1(以下简称《拯》。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饱含诗情的文字模糊了其锐利的思想锋芒,因此有必要对其审理中西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思想视野进行重新审查。刘小枫宣称:"中西方的文化精神传统都陷入精神的晦暗黑夜...
关键词:《拯救与逍遥》 价值现象学 刘小枫 迷失 文化精神 现代转型 中西文化 先验还原 
刘小枫神义论的自由伦理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年第2期86-87,共2页马玲 
刘小枫,1956年出生干重庆。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现为中山...
关键词:刘小枫 自由伦理 神义论 香港中文大学 《沉重的肉身》 《拯救与逍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文化 
《拯救与逍遥》组诗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9期75-78,共4页
当星子沿着墙角攀升,进入蛛网,就逼近了黑暗本质 蝙蝠如约出现,列队啃噬杯子里的泡沫,并感染上时间的流毒 这是一场混乱的围堵。
关键词:《拯救与逍遥》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语言的拯救及其写作殊相——以刘川的《火车》、《拯救火车》为线索被引量:1
《艺术广角》2010年第2期64-66,83,共4页张立群 孙佳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改革开放30年辽宁诗歌研究>(编号"2009A291")的阶段成果
在《拯救与逍遥》中,刘小枫曾写道:“思想应该沉思历史时间中的生命形式和体验形式的歌唱。诗是存在的歌唱,生命本身的言说。诗的语言原初、直接地使生命形式和体验形式成为言语,使人的存在精神性地转化为透明或浑浊。”(境茎种建...
关键词:语言 火车 《拯救与逍遥》 生命形式 写作 诗意存在 历史时间 人的存在 
中西精神冲突的正解与误解——刘小枫比较诗学的思想与方法
《东方丛刊》2009年第3期155-165,共11页向天渊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西比较诗学发展史论"(105060-20500102)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比较诗学 刘小枫 中西方 精神冲突 上海人民出版社 《拯救与逍遥》 误解 正解 
“拯救”八十年代知识立场的使命——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于八十年代的意义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刘洪霞 
关键词:《拯救与逍遥》 刘小枫 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热” 思想文化界 神学观念 人道主义 
诗人自杀与信仰——评《拯救与逍遥》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132-135,共4页赵三军 
本文以《拯救与逍遥》的内在逻辑出发点,从诗人自杀说起,否认其有形而上意义,进而对刘小枫依据基督信仰对理性和存在主义的批判提出质疑,对其基本结论——基督是拯救之道持否定态度,并以信仰特征为论据,找出在多元价值的世界中刘小枫以...
关键词:自杀 理性 存在主义 虚无主义 信仰 
跌落无信仰的深渊——读刘小枫《拯救与逍遥》
《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94-95,共2页童芸 
《拯救与逍遥》是一部关于比较文化的著作,刘小枫以其敏锐、深刻的洞察力,犀利优雅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中西方诗人迥然的生活态度和情怀气质。
关键词:《拯救与逍遥》 刘小枫 信仰 比较文化 生活态度 洞察力 中西方 气质 
我们需要何种救赎之道?——评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本)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05年第12期128-135,共8页颜翔林 
关键词:《拯救与逍遥》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修订本 刘小枫 救赎 中国知识分子 “价值” “真理” 理论资源 形而上学 
近二十年基督教文化关联中的鲁迅研究综观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05年第12期150-155,共6页刘青汉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 鲁迅研究 关联 《拯救与逍遥》 鲁迅精神 文化信仰 刘小枫 共同特点 思想者 人性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