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论》

作品数:33被引量:2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缑英杰罗如春王代莉周艳丽王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乡学院湘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教育研究与评论》《当代外国文学》《文艺争鸣》《哲学动态》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读萨义德《知识分子论》被引量:1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年第3期93-94,共2页付佳乐 
现代社会,随着诸多专业领域的兴起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知识分子”这一称谓的使用已逐渐走向泛化,看起来人人都能成为知识分子、人人都是知识分子。然而,传统意义上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精神风骨似乎在这种潮流中日益消解。萨义德(Edward...
关键词:阿拉伯世界 精神品格 萨义德 哥伦比亚大学 知识分子观 专业人才队伍 求学过程 风骨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解读西班牙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以马努埃尔的《雾中的萨克斯》为例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9年第5期185-188,共4页王梓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文化身份的建构说到异国文化中的他国形象,就势必要谈到萨义德(Edward W.Said)提出的"东方主义"。在其著作(《东方主义》《文化与帝国主义》《世界、文本与批评家》《知识分子论》)中.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理论 中国形象 萨克斯 西班牙 《文化与帝国主义》 《东方主义》 《知识分子论》 文学 
从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看陶渊明的归隐
《新乡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40-42,共3页陈瑾 
陶渊明是中国魏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从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提出的"知识分子的流亡——放逐者与边缘人"这个视角探讨陶渊明的归隐过程,发现陶渊明的归隐本质上就是精神的流亡。因为无论从其归隐的被动性、归隐后表...
关键词:萨义德 陶渊明 归隐 流亡 
对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中精英主义倾向的反思
《中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11-17,共7页贺玉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反对派研究"(12CZW008)
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述在中国学界受到广泛赞誉,并在中国的后殖民论争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他的《知识分子论》,可以发现这是一种有启蒙特色的世界主义与个人主义相结合的知识分子理论。这种对启蒙知识分子的定位一方面把大众看成是...
关键词:知识分子 精英主义 萨义德 
知识分子应该是个业余者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年第4期113-115,共3页凌宗伟 
爱德华·W.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说,在美国“非学院的知识分子”(thenonacademicintellectual)已经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整群怯懦、满口术语的大学教授.
关键词:《知识分子论》 业余 大学教授 萨义德 爱德华 学院 怯懦 
萨义德主译单德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东方翻译》2016年第6期33-41,共9页桂清扬 
本文针对单德兴在多年翻译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的"双重脉络化"翻译理念做了较为详实的分析,指出单德兴翻译的《知识分子论》和《格理弗游记》两本经典著作之所以倍受国际瞩目,在于其对"双重脉络化"翻译理念的成功实践。翻译不再是单纯的...
关键词:翻译理论与实践 萨义德 《知识分子论》 译者的角色 翻译理念 中国文化 国际舞台 翻译实践 
积极参与和独立批判——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和鲁迅小说的对话
《泰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03-107,共5页王锁 王晓隽 
就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和鲁迅的小说进行了比较研究,阐释了二者关于知识分子的精神追寻: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能更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极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想;知识分子只有对社会秉持独立批判的立场...
关键词:知识分子 参与 批判 
“假公知”还是“真斗士”——从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看中国“公知”现状
《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0期266-267,共2页张思嘉 宋艳芳 陈灿 
文章在国内公共知识分子被“污名化”的大背景下分析探讨了这种“污名化”的成因及其影响,然后参考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中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和理解,结合具体公共知识分子实例,详细分析了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列举了...
关键词:公知 萨义德 崔永元 
《知识分子论》镜诠
《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第3期115-121,共7页姜国钧 
1.我认为。对我来说主要的事实是,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众以及“为(for)”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而且这个角色也有尖锐的一面,在扮演这个角色时必须意识到其处境就是公开提出令...
关键词:《知识分子论》 公众 哲学 意识 
论后殖民知识分子——重读赛义德《知识分子论》被引量:9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87-91,共5页罗如春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殖民语境下的身份认同话语研究(08JD10)"的部分成果
金元浦认为文化的历史流传物作为集体文化记忆,是作为当时文化事件的延伸活动被记录的,是由诸多个体记忆碰撞、对话、沟通、交流而形成集体记忆的。集体前理解正是通过不断生成的第三生成物调整、修正、转换,生成新的文化集体记忆和文...
关键词:《知识分子论》 后殖民 赛义德 重读 角色身份 定位问题 身份认同 思想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