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

作品数:995被引量:85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辛斌窦卫霖董继荣王燕徐桂权更多>>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吉林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国日报》对国家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以《中国日报》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为例
《时代人物》2021年第11期69-71,共3页曹静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国外媒体转载量最高的中国报纸,《中国日报》通过对新冠肺炎的相关报道,向世界展示了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隐喻是其在构建国家形象时常用的话语策略。本文以25篇《中国日报》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
关键词:隐喻 国家形象 《中国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 
中美媒体有关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报道的调查研究——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视听》2020年第10期178-179,共2页李彦松 
本研究将《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刊登的关于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全部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中国日报》更偏向报道单纯仪式事件,议题单一且观点集中;《纽约时报》则以报道负面新闻为主,影响着海外读者对中国真实...
关键词:国庆阅兵 《中国日报》 《纽约时报》 
“水污染”新闻报道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语码转换——以《中国日报》和《搜狐新闻》(2013—2017)为例
《长春大学学报》2019年第7期48-51,共4页项蕴华 刘贻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YJA740049);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横向科研项目(〔2018〕社科字026号);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01832018C128)
当前,中国水污染状况很严重,亟需全社会关注。文章以Sridhar有关语码转换的定义及vanDijk的语境模型为理论基础,搜集《中国日报》和《搜狐新闻》(2013—2017)关于水污染的新闻报道,对其中书面语和口语间的语码转换进行分析。共找出新闻...
关键词:语码转换 新闻报道 水污染 书面语 口语 
中美媒体报道十九大的主题差异——以《中国日报》与《华盛顿邮报》为例
《北方传媒研究》2018年第2期61-63,共3页武文斌 
中美媒体对于中共十九大的报道主题存在一定差异。西方媒体的报道主题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赞扬、对中国发展的担忧、探讨未来中国政治走向等方面;中国媒体的报道主题集中在阐述中国的治理方针、世界影响、国家形象等方面。中美...
关键词:中美媒体 十九大 中国日报 华盛顿邮报 主题差异 
中美跨文化新闻传播差异及文化溯源——以2011年《中国日报》及《纽约时报》为例被引量:4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126-127,共2页成婧 
本文以2011年《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为蓝本,通过对新闻内容选择倾向、思维方式等角度进行实证分析,对中美跨文化新闻传播现状进行比较;通过跨文化传播学中的语境和不确定性规避理论深入挖掘文化差异和阻碍传播致效的文化因素,有利...
关键词:中美报纸比较 跨文化新闻传播 语境 不确定性规避 
形声字的辨析
《新教育(吉林)》2010年第2期37-37,共1页龚玉祥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葛剑雄在讲话中引用成语却把字读错了。后来他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称周立波‘戏而不谑’,却将谑念成虐,造成不良影响,深表歉意!并向指正的网友与编辑致谢!”
关键词:形声字 《中国日报》 政协委员 记者采访 不良影响 葛剑雄 周立波 编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