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

作品数:1207被引量:55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孙小武邓大成莫小平衣雪峰左浦阳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昌耀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惊异滑落到默享快慰——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解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程继龙 
岭南师范学院2023年教学质量工程线下一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结项成果。
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做了大量的解读尝试,但理解仍有不到位之处。昌耀固然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情结,但诗作的情感并非单纯指向这一点。而且,解读时由诗人的苦难经历直接跃...
关键词: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惊异默享 悲剧精神 
昌耀对燎原的永别和托付
《博览群书》2023年第8期96-99,共4页郑杰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必修上册,收录了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该诗编排在青春主题的第一单元,以青年人遒劲豁达的姿态,炫耀着登山者征服高山的刺激与快慰,彰显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和令人为之一振的表达与哲思。师生们不禁要问:昌耀是谁...
关键词:昌耀 青春主题 高中语文教材 登山者 精彩绝伦 哲思 峨日朵雪峰之侧 豁达 
从征服的痛苦到默享的博大——细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被引量:2
《语文学习》2023年第7期60-63,共4页梁妆妆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现代诗人昌耀的一首短诗。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向读者展示了“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1],但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这首诗在歌颂生命力量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诗歌的情感主要通过“太阳”“石砾”...
关键词:诗人情感 现代诗人 昌耀 知人论世 峨日朵雪峰之侧 诗歌情感 比较的方法 
多重时空的辐辏和交响--关于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被引量:2
《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17期39-42,共4页宋士广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诗人昌耀的代表作,它的初稿写于1962年,定稿写于1983年,因而,这首小诗就有了两种不同时空的交响。比较其初稿和定稿,我们会发现一些端倪和变化。除了显性时空外,这首诗还有隐性的文化时空。汉藏文化在作者身上的碰...
关键词:昌耀 峨日朵 时空 文化碰撞 诗歌重写 诗歌语言 
省察与重置:《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悲剧意识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4期51-54,共4页徐径 
《峨日朵雪峰之侧》常常被误认为是昌耀展现英雄主义的诗歌作品。分析诗歌的重点字词和结构,会发现诗人诗中暗含省察意识,诗歌也表现出重置的态度;结合社会思潮背景,厘清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和困惑,以及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省察 重置 悲剧 昌耀 《峨日朵雪峰之侧》 
荒原中的心灵磷火——解读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被引量:1
《中学语文》2023年第8期59-60,共2页洪炳强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展示出荒原中的壮美生命意识,还原出攀登者的高原情怀,呈现出意象和语句的巧妙融合,体现了诗人独到匠心。该诗释放的攀登者情怀与顽强向上精神对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峨日朵雪峰之侧》 深层解读 生命意识 高原情怀 意象融合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虚构与隐喻
《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11期52-54,共3页鲁卫鹏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的解读与评价往往不自觉地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晕轮效应”,将之上升到哲学层面去考虑,少了些许客观冷静。通过回到文本叙事与历史现场进行“本事还原”研究,深入探索作者的创作情境,对文本做出更合乎创作实际的解读。
关键词:昌耀 《峨日朵雪峰之侧》 峨博 峨堡镇 
寻找那双朝向峨日朵之雪的眼睛——部级精品课《峨日朵雪峰之侧》品赏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25期21-24,共4页宋士广 
首先从诗歌的标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感知诗人语言的推敲特点。然后通过对诗歌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诗人的独特视角,还原诗歌现场,从不同方位分析诗歌意象,揣摩诗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最后抓住诗歌的创作和修改日期,巧妙布置作业,让学...
关键词: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诗歌视角 新诗分行 意图 
《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形上之思
《中学语文》2022年第5期59-60,79,共3页冯海恩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为中国现代诗而入选教材,虽然单元提示以青春为主题,但学生在学习此诗过程中,对于诗歌语言,诗歌意象、诗歌主旨均有不同程度的困惑。如何解读此诗,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昌耀 《峨日朵雪峰之侧》 解读文本 
略谈昌耀在中国新诗审美范式上的创造--以《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
《中学语文》2022年第5期75-76,共2页李桃红 
本文以昌耀创作于1962年的作品《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从意象的奇异与独特、语言形式上创造性使用“长句”、情感表达上与同时期的主流诗歌保持距离这三个方面来谈昌耀在中国新诗审美范式上的创造。
关键词:生命意象 长句 情感表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