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诗歌

作品数:109被引量:11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金娥王君玲周建新刘红玉李雪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声音的意义: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声音诗学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李玉婷 
201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Z2019D015)。
声音诗学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重要特征。狄金森众多基于声音的诗歌显示了一种声音美学:依托具有音乐性的赞美诗格式,狄金森利用英语语音特征,即元音、辅音与拟声词等音韵的象似性使其诗歌产生噪声美学和符合文本意义的声音质感。...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声音诗学 视觉的声音 听觉的陌生化 象似性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变异特征分析被引量:1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52-57,共6页车明明 刘淑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比较诗学视域下中西译学核心话语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1YJA740003)。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手段,变异通过背离语言常规使得语言更具表达力。变异不仅能强化诗歌的主题,也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体验。狄金森是与惠特曼比肩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其诗歌大量使用变异语言,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文体特征。从书写变异...
关键词:狄金森 变异 语言常规 背离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自然主义倾向研究
《环球首映》2021年第12期68-69,共2页曹蒲宁 李怡然 包玉慧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自然主义”新文学思潮在美国蓬勃兴起。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被认为与“自然主义”无关。但对其作品及书信的分析梳理,发现“自然主义”作品特征:对...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自然主义 浪漫主义 
陌生化视角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我居住在可能里》
《文学少年》2021年第30期0037-0037,共1页王舒晴 
作为与惠特曼齐名的现代诗歌先行者,狄金森一生共创作诗作 1800 多首。她勇于创新,敢于违背时下诗歌创作的传统和规范,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诗风,却不被当下接受,生前只发表了 7 首小诗。但她从未放弃追随内心的想法,继续坚持写作,其创作...
关键词:狄金森 陌生化 偏离 我居住在可能里 
基于修辞悖论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特征研究被引量:1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14-18,105,共6页赵明慧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莎士比亚戏剧的早期版本研究”(18BWW082)。
悖论性是狄金森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其诗歌的内容上,也反映在其创作技巧方面,即体现为修辞悖论。诗人使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方法建构其能指意义与所指意义之间的等价对立矛盾,使二者在某种共识的作用下统一起来;此外,...
关键词:狄金森 对立统一 异质并置 颠覆创新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修辞偏离——以《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为例
《参花(下)》2021年第4期51-52,共2页管悦 
美国19世纪传奇的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将近1800首诗歌。其中《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是其创作的一首讨论死亡与永生的诗歌,这首诗歌凭借巧妙的构思和新颖的写作手法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在写作技巧方面,艾米莉·狄...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修辞偏离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修辞悖论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74-80,共7页赵明慧 刘惠媛 
狄金森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却向“上帝”发起挑战,最终又成了宗教的疯癫者。其思想的悖论性不容忽视,表现在修辞方面主要为宗教词语能指意义与其所指意义的对立、神圣意象与世俗意象的平行与相交及传统宗教形象的颠覆性塑造。其中...
关键词:宗教文化 狄金森 修辞悖论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破折号的象似性分析被引量:1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12-16,共5页严思恬 李世存 
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一般资助项目“爱德华·艾比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研究”(20SWB-28)。
认知语言学上的象似性理论有助于阐释文学文本中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精于标点使用,尤其是破折号的使用。基于象似性理论的研究发现,狄金森诗歌中的破折号具有丰富的内涵:数量象似性增加了诗歌表达的节奏感,拓展了...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 破折号 象似性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东方思维
《汉字文化》2019年第22期82-84,99,共4页薛玉秀 
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艾米莉·狄金森的东方情结研究”(编号:2016SJB75003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艾米莉·狄金森的悖论诗学研究”(编号:18WWB001)的阶段性成果.
在美国的十九世纪时期,诗坛出现了一颗巨星,她以其独特的风格、神秘的姿态在寂寞与孤独中完成了一首首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作。她就是艾米莉·狄金森。她的名作《篱笆的那边》语言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但是越读你会发现其中的含义耐人...
关键词:狄金森 东方诗性思维 视觉美学 
认知诗学视域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隐喻分析被引量:11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1-6,共6页何中清 赵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融通中外的外宣翻译话语建构及其接受度调查”(项目编号:16YJC74009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精品文科项目“外语学科创新发展与跨学科交叉研究”(项目编号:FRF-BR-18-003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认知诗学是语言学、文学和认知科学的界面研究。本文在认知诗学视域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死亡'隐喻在语篇中的呈现和发展方式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狄金森经常通过拟人格将'死亡'...
关键词:认知诗学 “死亡”隐喻 狄金森 诗性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