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特

作品数:450被引量:75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肖伟胜钟晓文金松林韩蕾蔡洞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晦义到真实时刻——论罗兰·巴尔特的艺术哲学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21年第8期29-40,共12页惠天羽 
陕西省教育厅一般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伦理学转向中的罗兰·巴尔特中性思想研究”(批准号:20JK0371);西北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孵化计划项目“罗兰·巴尔特的哲学路径与东西方比较视域下的中性研究”(批准号:17XNF H010)成果。
在罗兰·巴尔特关于美学的探讨中,其关注核心是艺术对于总体性理念和结构性话语所具有的挑战潜力。从赛伊·通布利的俳句式绘画到爱森斯坦的影片性剧照和布莱希特的距离化戏剧,巴尔特在其中发现了一种结构上并不存在的多余物,并将其命名...
关键词:罗兰·巴尔特 超越存在 爱森斯坦 艺术哲学 布莱希特 多余物 列维纳斯 主体际 
《文艺研究》2019年总目录
《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156-160,共5页
关键词:中国艺术史 罗兰·巴尔特 社会形态 《文艺研究》 接受视野 
论罗兰·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72-80,共9页黄晞耘 
基于西方文化的陌生视角和敏锐的感受力,巴尔特关于俳句的思考超越了通常的认知,带给我们全新的启示。巴尔特认为,俳句的"季语"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生命感受,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作用;俳句对细微差异和偶发事件的高...
关键词:巴尔特 业余爱好者 季语 创作欲望 偶发事件 生命感受 俳句 感受力 
“中性”作为罗兰·巴尔特的风格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19年第2期18-27,共10页钱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巴尔特的思想转折及其文学风格学"(批准号:15WYB03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论巴尔特的思想转折及其文论与风格之间的关系"(批准号:15YJA752009)成果
罗兰·巴尔特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事业就是对意义和意识形态提出质疑,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启发之下,其质疑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意义观念,而是质疑产生意义的结构:聚合关系。人在聚合关系中的选择形成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偏于一边,破除这...
关键词:巴尔特 
源出“法国理论”文学批评的“强制阐释”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16年第8期20-25,共6页科莱特.卡墨兰 涂卫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分析了“当代西方文论”的缺陷,准确地说,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末前后在美国发展的文论((1))。这种文论号称“法国理论”,由20世纪60至70年代法国哲学(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利奥塔)论著节选发展...
关键词:张江 西方文论 教授分析 “文化研究” 文学批评 利奥塔 德勒兹 巴尔特 文本结构 斯塔罗宾斯基 
语言与视觉建构——以罗兰·巴尔特的“词与物”为例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09年第3期116-123,共8页耿幼壮 
从巴尔特一篇分析16世纪画家阿奇姆博多作品的短文入手,意在探讨巴尔特本人关于"词与物"的思想;同时,与福柯那更为人知的著作《词与物》一起,本文试图将巴尔特的相关论述放置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加以考虑。这不仅包括阿波利奈尔和庞德的诗...
关键词:巴尔特 语言 罗兰 视觉 诗歌创作 绘画作品 《词与物》 16世纪 
诗无达诂被引量:19
《文艺研究》1983年第4期13-17,共5页张隆溪 
据柏拉图记载,苏格拉底曾挑出诗人们著作中一些精彩片断,问他们这些诗的意义是什么,却发现“当时在场者几乎无一不能比诗人们更好地谈论他们的诗”。苏格拉底(或者说柏拉图)相信诗人们在神灵附体、
关键词:诗无达诂 文学作品 阐释学 海德格尔 语言的局限性 接受美学 作者原意 罗兰·巴尔特 柏拉图 读者反应批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