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

作品数:259被引量:17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聂敏里高秉江赵英男陈辉盛传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希腊哲学中“Being”的哲学诠释
《理论观察》2024年第9期54-59,共6页刘瑞宏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商谈伦理学的道德规范应用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ZXC006)。
“Being”最初由巴门尼德提出,巴门尼德对“Bening”的思考,引向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的对立,将“Being”译为“存在”,使得巴门尼德的‘是’的意义被湮没,是巴门尼德哲学本身的历史命运。经由柏拉图对“Being”的话语诠释,影响着理念...
关键词:BEING 巴门尼德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论海德格尔“作为转渡的翻译”
《外语研究》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胡其维 蔡新乐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
关键词:转渡 翻译 真理 海德格尔 《巴门尼德》 
芝诺悖论:海德格尔与西方形而上学“存在与时间”问题的开端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36-38,共3页王庆节 
从海德格尔对时间问题的思考出发,本文对芝诺悖论给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形而上学的时间论解释。这一时间论解释试图说明,从巴门尼德与芝诺开始的关于存在与运动的思考,尤其是著名的芝诺悖论,在何种意义上开启了后世西方形而上学关于存在...
关键词:存在与时间 西方形而上学 巴门尼德 芝诺悖论 海德格尔 论解释 开端 正统 
逻各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石与经纬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黄水石(译) 戴晖(校) 
本文为贺伯特·博德《亚里士多德与荷马》课程第三讲,讲述时间为2000年9月11日。在本讲中,博德排除亚里士多德是经验主义者和感性论者的古老成见,借助理性关系建筑学的洞见确定亚里士多德哲学在他与巴门尼德、柏拉图联合构成的概念理性...
关键词:巴门尼德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逻各斯 修辞学 
芝诺:古希腊最著名的“杠精”
《格言(上半月)》2022年第10期64-64,共1页
人物卡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他提出了很多看上去完全不符合常识的“悖论”。乍一看,他就有点像在抬杠,也就是像我们今天互联网语言中的一种形容——“杠精”。实际上,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促进大家思考。
关键词:芝诺 巴门尼德 古希腊 
巴门尼德:抽象思维哪家强
《格言(上半月)》2022年第8期65-65,共1页
人物卡爱利亚学派的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把世界的本原抽象为“存在”。自巴门尼德开始,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关键词:爱利亚学派 巴门尼德 抽象思维能力 创始人 
超越存在与存在的高贵化--一场列维纳斯与赵汀阳之间假想的对话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35-37,共3页孙向晨 
“西方哲学”以其本源性起点、普遍性追问、理性化反思为特点,很多人以为“哲学”只能以那样的形态演进。但列维纳斯把“从巴门尼德到海德格尔”归为一类--一种源自希腊的传统。思想的“起点”决定了特定的哲学方向。列维纳斯借助希伯...
关键词:希伯来文化 列维纳斯 超越存在 赵汀阳 巴门尼德 本源性 形态演进 西方哲学 
意识分析的两种基本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2期38-39,共2页倪梁康 
如果意识生活看起来像是一条流淌的河,那么对它的研究就存在不多不少的两个切入点:横截面和纵剖面。前者会展示意识生活的静态的、无时间的和结构的方面或方向,而后者则相反,展示意识生活的发生的、时间性的和历史性的方面或方向。这两...
关键词:古代哲学 意识分析 意识哲学 巴门尼德 赫拉克利特 时间性 基本形态 动机 
瞬间与无性——海德格尔关于《巴门尼德篇》第三条进路的存在论阐释被引量:3
《哲学研究》2022年第2期109-118,共10页邓定 
在法兰克福的马尔库塞档案馆中保存着《海德格尔,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研讨班记录,它记录了海德格尔在1930-1931年冬季学期和1931年夏季学期关于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的研讨班内容。然而,这份记录却并未被《海德格尔全集》第83卷的...
关键词:《海德格尔 柏拉图:〈巴门尼德篇〉》 瞬间 第三条进路 在场状态 无性 
虚无问题何以是形而上学问题?——以海德格尔的论述为中心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1年第1期387-404,共18页江小苏 
引言自巴门尼德以降,①在形而上学的历史中,相比被广为思考和言说的存在,虚无几乎从未真正成为被追问的主题,致使无在形而上学中被遗忘。这种遗忘状况表现为,无论是从语言、理智还是思维上,虚无问题都被归为没有意义的追问,即使有关于...
关键词:巴门尼德 虚无主义 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 逻辑法则 被遗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