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

作品数:113被引量:15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四达叶方石王丽俊向晋卫肖航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五谷之王
《书摘》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王辉 
我们经常在古装电视剧中听到这样一个词:“江山社稷”。“江山”之意很容易理解,那么“社稷”谓何?其实,“社稷”指的是土地和五谷之神,是中国古代国家的代称和象征。用“社稷”代指江山出自东汉班固《白虎通》一书。《白虎通》又名《...
关键词:《白虎通》 《白虎通义》 中国古代国家 汉章帝 白虎观 班固 五谷 
《白虎通义》称谓考述
《兰台世界》2024年第1期145-150,共6页付琳 黄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典籍实物的古书书名研究”(项目编号:2014CZW074)。
《白虎通义》一书历来认为有《白虎通》《白虎通议》《白虎议奏》《白虎通德论》等异称。然而其中存在误解,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实际情况当为:《白虎通》为略称,《白虎通议》中“议”为误记。这两者与《白虎通义》为同书异名的关系。《...
关键词:白虎通义 白虎议奏 白虎通德论 书名 异称 
“三纲”观念形成考论
《史学史研究》2023年第3期114-118,共5页黄国辉 
“兰台青年学者计划项目”(项目编号:LTQN2021LX606)阶段性成果。
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群臣儒生,讲义五经同异,皇帝亲自称制临决,班固进行记录,并与事后整理成《白虎议奏》,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的《白虎通》,又称《白虎通义》或《白虎通德论》。《后汉书·章帝纪》记其事如下:(四...
关键词:汉章帝 《白虎通义》 《白虎通》 白虎通德论 四年 白虎观 
试析《汉书·地理志》中户口内容的创设理念
《秦汉研究》2023年第1期174-184,共11页李昊林 
《汉书·地理志》首次将户口数作为一项地理内容予以记载,学界通常认为这与当时户籍制度的建立有重要关系。然而,这一观点只强调了户口数在《汉书·地理志》中出现的客观条件,而未揭示班固如此撰写的原因。借助对班固《白虎通义》的解析...
关键词:《汉书·地理志》 户口 等第 《白虎通义》 
古人的姓氏
《文化产业》2023年第17期I0003-I0003,共1页
我国古代人的姓氏比较复杂。从不少古姓以女字作偏旁来看,大概在母系社会就已经有姓的分别了。为什么要有姓的分别呢?班固在《白虎通义》中作了一个回答:“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
关键词:《白虎通义》 母系社会 姓氏 恩爱 
中国名山名称的由来
《山西老年》2022年第12期45-45,共1页阎泽川 
华山:东汉班固写的《白虎通义》中说,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即“华”同“获”。到了春天百花盛开,景色美丽,因而西岳称为华山。黄山:相传黄帝在此炼丹修道而得名。神农架:相传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因峰陡壑深...
关键词:中国名山 《白虎通义》 神农氏 庐山 尝百草 华山 班固 神农架 
群我和谐、人我和谐的人际智慧(三)
《月读》2022年第6期35-43,共9页王杰 
前两期我们讲了群我和谐、人我和谐的人际智慧中的五伦,本期重点介绍六纪、十义以及由群我和谐、人我和谐所达到的社会和谐问题。“六纪”是东汉初年的著作《白虎通义》中提出的。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
关键词:白虎观会议 汉章帝 《白虎通义》 议郎 
《白虎通义》中的“中和”
《理论界》2022年第2期89-93,共5页姚成凤 
中和之美是汉代经学家们共同认可的核心审美观。《白虎通义》被认为是展现汉代中和之美的作品之一。关于《白虎通义》中展现的汉代“中和之美”与之前时代相比是否有偏差这一问题,依旧存在讨论的空间。作为汉代“中和之美”继承关系研...
关键词:《白虎通义》 中和 阴阳相平  
龙城许氏宗谱序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1年第9期137-137,共1页许结 
余幼读《论语》至《子路篇》,子贡问为“士”,子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始知孝悌乃仁之行,德之本。故《孝经》开宗明义,以为“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家、国三位一体之制成焉。少长习《礼》,一则曰“尊祖故敬宗,敬宗...
关键词:《白虎通义》 《孝经》 《礼》 张横渠 三位一体 敬宗 
朱熹帝学思想的开拓:评王琦教授《朱熹帝学思想研究》
《原道》2021年第1期279-281,共3页朱汉民 
两汉经学直接产生于帝国政治体制。由于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基本国策,并在太学设定"五经博士",从而推动了两汉经学的兴旺发达。可见,汉代经学基本上是在汉帝国主导下推动、发展起来的国家学术,如代表汉代学术典范的《白虎...
关键词:两汉经学 《白虎通义》 罢黜百家 汉代经学 儒家文化思想 学术思潮 孙复 五经博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