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作品数:75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升远关纪新张菊玲王成董迎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杂技团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化研究》《山东教育》《当代电视》《陕西教育(教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城市形象刊物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以《北京》杂志为例被引量:1
《对外传播》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卜颖颖 林宏宇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城市形象刊物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重要窗口。新形势下借城市形象刊物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既要会叙事又要懂技术...
关键词:城市形象刊物 国际传播 创新实践 
儒丐《北京》与老舍《骆驼祥子》的互文性研究——旗人文化脉络中北京西郊旗人青年进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2期66-80,共15页李丽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流动视阈下的东北作家群研究”(项目批号:23CZW052)的阶段性成果。
两位旗人作家儒丐《北京》和老舍《骆驼祥子》先后讲述了1910年代宁伯雍和1920年代祥子,两代北京西郊旗人青年进城的故事。民初京郊旗人青年进北京城谋生,既是历史现实,也是族群衰落的寓言。隐喻着北京旗人原有秩序被打破,独属于旗人历...
关键词:旗人族群历史 北京城殇书写 实事小说 
遗民心态与新民立场——旗人作家穆儒丐20世纪20年代作品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42-54,共13页李丽 
文章通过分析穆儒丐1918—1925年间的作品,展现民初旗人作家穆儒丐作品中守护旗人记忆、言说族群伤痛的遗民心态,思考建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新民立场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考察穆儒丐以自身族群经历为视角,反思辛亥革命,为中国摆脱民初军...
关键词:穆儒丐 遗民 新民 《北京》 
设计课堂情景 培养地理实践力——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北京》为例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年第23期62-62,共1页包晓丹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在课堂教学情景设计中应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笔者以《北京》课堂教学情景设计为例,从北京的前世、今生、未来、文创地图四个模块诠释了如何在课堂教学情景设计中进行四个层次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 教学情景 
阿部知二中国题材作品专辑
《世界文学》2019年第4期64-65,共2页阿部知二 晴岚 
阿部知二(1903—1973)日本作家、翻译家、文学研究者,有“昭和时代的夏目漱石”之誉。1935年初秋,阿部之二初次登上中国土地,立刻钟情于北京,两个星期的考察,激发了他澎湃的创作热情,促成了持续两年多的“北京书写”,如随笔《美丽的北...
关键词:中国题材 作品 《北京》 专辑 创作热情 夏目漱石 《大河》 《绿衣》 
新加坡地理教学大纲对我校初中地理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启发——同课异构《北京》为例
《考试周刊》2018年第56期145-145,共1页曾志琼 
2016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立德树人教学模式新实践——新加坡“主题——探究法”探析》(ZPKTY16065)阶段成果
本文以区送教下乡活动中两位新老优秀教师的同课异构为实例,来展现对立德树人理念的理解和对新加坡地理教学大纲优点的学习。
关键词:立德树人 以人为本 能力培养 
萨拉·莫里斯的奥德赛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34-37,共4页 
萨拉·莫里斯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70后,目前工作、生活于纽约。此次展览她将自己的绘画和影像并置于展厅中,将整个展览制成了一件装置,所构造的影片和绘画之间反复徘徊的分裂感,令观众仿佛置身迷宫。展览中最让中国观众感兴趣的作品无疑...
关键词:莫里斯 萨拉 奥德赛 2008年奥运会 《北京》 记者采访 外国人 中国 
初中地理图式教学法探微——以《北京》一课为例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8年第2期31-33,共3页曾晨 
《北京》一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北京,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引入图式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看北京”“图式引导获方法”“图文并茂论人文”“我图我秀展个性”等环节,充分发挥图式的作用,帮助学生分...
关键词:地理 图示 教学 
民初北京的文学想象——以穆儒丐的长篇小说《北京》为中心
《创作与评论》2017年第18期84-92,共9页张伟 李永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城市的文学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4BZW115)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无论作为封建王朝的帝都,还是作为民国的国都或废都,以及共和国的首都,一直在我国政治、文化史上占有显赫地位。几百年历史积淀造就了北京特殊的城市氛围和文化性格,北京俨然成为最具本土特色的城市形象的符号,以至关于天津...
关键词:《北京》 长篇小说 文学想象 穆儒丐 民初 城市形象 封建王朝 文化性格 
把握教材关键 聚焦语言文字——《北京》教学解读
《语文知识》2017年第4期17-18,共2页鹿崇涛 
从小我们便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心脏,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上就有"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我爱北京。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仍有首经典红歌在传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
关键词:语言文字 母语教学 我爱北京天安门 小学语文课 爱国主义教育 讲读 义务教育课程 政治中心 现代汉语词典 四字词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