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作品数:53被引量:8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季进曾攀王鹏程张鑫桓陈晓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决策探索》《楚雄师范学院学报》《中国文学批评》《雨露风》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文主义与文学史观新论——评孔范今《人文言说》《舍下论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216-219,共4页吴子璇 
孔范今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著作等身,硕果累累,他关于现代文学史的起点和分期、历史结构的悖论性以及人文主义、人文文化的独特见解更是刷新了学界的传统认知,体现出他治史的学术雄...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观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人文主义 人文文化 孔范 悖论性 学术生涯 
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现代性”鲁迅
《雨露风》2022年第4期22-24,共3页唐小岚 
在当代的海外汉学家中,顾彬是一位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学家。作为“他者”,他所看到的鲁迅必然与我们有区别,这更有利于我们研究鲁迅的形象,有利于赋予鲁迅新的形象意义,使之更为饱满丰富。同时在研究过程之中,我...
关键词:顾彬 现代性 鲁迅形象建构 
“首创之争”与新文学生成的“多重路径”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21年第1期101-104,共4页李怡 
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源起、关于作为新文学标杆的现代小说首创之功,我们存在着不同的认定。近些年来,这些声音愈加明显。首先,现代文学的源起开始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前移到了晚清,这一判断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 严家炎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现代小说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多重路径 
革命与现代性话语双重变奏的李劼人文学叙述--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9期82-85,共4页吴靖玮 
革命话语和现代性话语是文学史叙述话语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两类,前者继承左翼文学史观的精神,注重作家作品中的革命性因子;后者则着眼于作品中的现代性、日常性成分。李劼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色鲜明又不可或缺的作家,对其文学史叙述...
关键词:革命话语 现代性话语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李劼人 “大河小说” 
顾彬如何看“鲁郭茅巴老曹”?——以文学史书写为中心
《上海鲁迅研究》2020年第3期-,共14页古大勇 
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YJA751009)“台港暨海外‘鲁郭茅巴老曹’文学史书写研究(1957—2018)”的阶段性成果
多年前,德国汉学家顾彬发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惊人之论,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并演变成一个举国皆知的文学事件。2008年,顾彬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被翻译到国内出版,在中国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好评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文学事件 文学史书写 顾彬 “鲁郭茅巴老曹” 众声喧哗 德国汉学家 
通过碎片来重建整体性的可能——论《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文学史形态被引量:2
《南方文坛》2020年第2期61-67,共7页季进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传播文献叙录”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7AZW018
尽管文学史的出现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密切相关,但是,在海外学界文学史书写从来都不是热门选项,尤其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更是如此。虽然海外也有一些具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形态的研究著作,甚至也有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夏志清 小说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史书写 顾彬 乏善可陈 
关于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若干史实的辨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20-130,共11页左安秋 
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近年来海外汉学家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著作,论著对文本的重新阐释、对文学作品价值和意义的重新发掘,都具有启发意义。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距离,再加上语言的隔阂和材料的缺失,《二十...
关键词:顾彬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误解 史实辨析 
“见林而不见树”——评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被引量:1
《国际汉学》2017年第4期59-70,共12页白草 
任何一部文学史著作皆或隐或显地贯穿、体现着作者本人的文学史观。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Die Chinesischf Literatur IM 20. Jahrhundert)亦不例外。在前言中,顾彬写道,他在“行文中给出的评...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 顾彬 文学史观 汉学家 
论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距离观”
《宜宾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77-84,共8页朱依娜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12&ZD16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评价机制研究"(12AZD010)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顾彬多次提到距离问题,他认为批评主体需要与批评对象的实用功利作用保持充分的距离,要充分关注作品的审美属性,距离成为他进行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方法和根本准则。但他在叙述中国当代文学史时又深...
关键词:顾彬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距离观” 
“世界性”眼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评价问题——评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被引量:6
《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1期79-86,共8页罗振亚 
文学史的撰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倚重于虚构与想象,它崇尚的是文采与激情,而历史则要从纷繁的现象中总结规律,讲究客观、浓缩和简约。文学和历史这对因子之间,在本质上即充满着不可完全协调的矛盾;同时,文学史撰...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世界性 二十世纪 评价问题 顾彬 眼光 审美想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