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生活》

作品数:16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石卓成陈才黄铁池张捷管建明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群文天地》《国外文学》《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文学教育》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何处是吾乡:论《反生活》的空间书写
《外国语文》2020年第5期33-39,共7页敬南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美国犹太作家以色列书写的空间诗学研究”(19YJA75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世纪美国犹太文学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16BWW064)的阶段性成果。
罗斯在《反生活》中调动召唤结构、文本互涉、并置拼贴等诸多空间叙事手段,以分形叙事与主题并置叙事为空间框架,通过对两兄弟互为镜像的反生活书写,将民族历史与个人身份的关系置于全世界空间中进行考察,反映了当代美国犹太人最关心的...
关键词:《反生活》 空间 流散 以色列 
万花筒式的美国犹太身份——从《反生活》和《夏洛克战役》看菲利普·罗斯的个体犹太身份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59-65,共7页薛春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16BWW064)。
在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当中,菲利普·罗斯一直不遗余力地阐释美国犹太身份的现实内涵。他的两部以色列小说《反生活》和《夏洛克战役》分别通过解构主流社会强加给犹太人的身份偏见、质疑犹太内部以色列设定的国族身份,反映了20世纪80~90...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以色列 反生活 夏洛克战役 个体犹太身份观 
《反生活》:后大屠杀时代犹太人身份的建构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20年第2期5-11,共7页高婷 
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YJC752007);省高校博士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犹太身份的建构是犹太性的核心问题,关乎犹太民族的血脉联系和犹太文化的延续传承。菲利普·罗斯在小说《反生活》中以后现代文学手法多地域、广视角、全景式观照了世界范围内犹太人的生存问题。本文剖析了《反生活》在看似荒诞不经的...
关键词:《反生活》 后大屠杀时代 生存困境 犹太身份建构 
挣脱历史的束缚:《反生活》中的伦理冲突解读
《文学教育》2017年第7期30-32,共3页乔姝 
《反生活》是菲利普·罗斯"朱克曼"系列作品的第五部,它讲述朱克曼在参加弟弟亨利的葬礼后产生对自己犹太身份的反思。本文将从伦理环境和伦理冲突的角度对朱克曼进行解读,通过对朱克曼在巴以等犹太国家所遇到的伦理冲突和他在欧美国家...
关键词:反生活 伦理冲突 伦理环境 犹太人身份 
流散与回归:罗斯《反生活》的双重人格困扰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第4期22-29,共8页罗小云 
国家社会科学项目"菲利普.罗斯新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研究"(项目批号:11BWW030)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犹太人总处于流散在外还是回归故土的徘徊中,以色列建国后,这类归属感索求和身份焦虑成为犹太作家主要关切的话题之一。菲利普·罗斯特地推出小说《反生活》揭示犹太人在美国和以色列追寻理想家园的尝试和遭遇的挫折,以及双重人格...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反生活》 流散 双重人格 
菲利普·罗斯《反生活》中的超现实主义解读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24-26,共3页高卫红 孔翔燕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428);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
菲利普·罗斯是当今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裔作家,创作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反生活》是罗斯系列自传性小说之一,写作技巧独特,叙述内容跳跃性强,一反传统小说的风格,具有超现实主义特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超现实主义下意识书写,虚...
关键词:《反生活》 超现实主义 下意识书写 虚幻与现实 身份认同 
《反生活》中作者和读者的合作关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12期83-83,共1页石卓成 
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拥有绝对的权威,在阐释作品的过程中,与作者关联的信息也备受重视。在菲利普罗斯的作品《反生活》中,作者恰恰把主人公定位为一个作者,而文中作者和文本以及读者的关系在其中得到揭示——作者...
关键词:作者 读者 作品 形式主义 接受美学 
压制与反压制——《反生活》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冲突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395-395,共1页石卓成 
在《反生活》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内森这个人物形象。在大部分篇幅中,内森是叙事者和小说作者,随着小说的深入,这种控制力开始慢慢削弱,作者营造的堡垒开始从内部慢慢坍塌。这个过程明显是一个作者和读者对抗的过程,内森希望通过书...
关键词:作者的统治 读者的创造 文本意义 
《反生活》中作者和读者角色的转换
《芒种(下半月)》2013年第9期85-86,共2页石卓成 
在阅读《反生活》的过程中,读者很容易发觉,这部小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讲故事的小说,而且小说中套有小说,很难辨别哪一个是真实的故事内容,哪一个是小说中创造出来的虚幻。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小说展现了主人公内森作为一名作家,...
关键词:读者角色 实际生活 作者 故事内容 文学作品 小说 讲故事 名作家 
一切都来源于“声音”——论《反生活》中读者和作者的消解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8期100-100,共1页石卓成 
在《反生活》的第四章中,有一段内森的鬼魂和玛利亚的对话,对话中,内森作为一名作者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身躯和任何物质的形态,只剩下了一个声音,来与自己的情妇玛丽亚交谈,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作为内森作品的读者也似乎失去了自我,...
关键词:作者 读者 文学程式 意识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