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之歌》

作品数:14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芬窦庆兰张素珍石雅芳王平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大连海事大学浙江行政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交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的记忆化书写——《刽子手之歌》创伤叙事研究被引量: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92-198,共7页薛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德国医学人文教育经验及启发研究”(21XJAZH002);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医患关系健康话语的构建与传播研究”(2018N21)。
诺曼·梅勒的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以客观超然的笔触,真实记录了美国犹他州死刑犯加里·吉尔摩的人生历程和犯罪受审经过。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历史的记忆化书写,透过历史场景、细节脉络和创伤记忆反观个体创伤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
关键词:《刽子手之歌》 历史的记忆化书写 创伤叙事 
舶来品非虚构写作的本土语境被引量:2
《长江文艺》2019年第7期137-139,共3页宋时磊 
非虚构作为一个概念,从美国被引进到中国大陆,最早应该可追溯到1980年。是年3月,致力于向改革开放的中国输入欧美文学思想的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董鼎山教授,在《读书》刊文《所谓“非虚构小说”》,介绍了作家诺曼·梅勒新作《刽子手之歌》...
关键词:非虚构小说 本土语境 舶来品 《刽子手之歌》 写作 中国大陆 文学思想 改革开放 
《刽子手之歌》中的视角策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69-71,共3页张芬 
本文聚焦于诺曼·梅勒在其非虚构小说《刽子手之歌》中所选择的视角策略的独特性。文本中高度密集交织的人物视角所潜在的空白,增加了文本的不确定性状态,使得读者与文本在动态交流的系统过程中不断联结、补充空白,进而丰富阅读建构体验。
关键词:《刽子手之歌》 人物视角 不确定性 空白 视角策略 
历史与虚构的悖论——诺曼·梅勒传记小说《刽子手之歌》再解读被引量: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4-117,共4页张江彩 
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6XSYK215)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从新历史主义视角来解读诺曼.梅勒的小说《刽子手之歌》,可以看出梅勒有意识地颠覆历史与虚构的明确界限,借以表现一种不同于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在颠覆的同时却陷入了另一个历史...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历史 虚构 《刽子手之歌》 
《刽子手之歌》为谁而唱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00-102,共3页张芬 
在《刽子手之歌》中,诺曼.梅勒对写作技巧的不确定、写作内容的不确定和隐含的创作意向的表征,表明了他与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读者批评理论中所提出的"空白"、"否定"和"否定性"这三个不确定性范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否定性的探索,...
关键词:《刽子手之歌》 读者批评 不确定性 否定性 
美国存在主义者的颂歌——《一场美国梦》和《刽子手之歌》中的人物比较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34-37,共4页张长江 
本文通过对诺曼.梅勒的两篇存在主义小说《一场美国梦》和《刽子手之歌》中主人公罗杰克和吉尔摩从"反抗主流社会,追求复归自我";"用暴力的手段满足自我";"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同"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梅勒按照美国存...
关键词:美国存在主义 希泼斯特 一场美国梦 罗杰克 刽子手之歌 吉尔摩 
尼科尔——男性作家笔下悲哀的“第二性”——从《刽子手之歌》看诺曼·梅勒的创作意识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76-79,共4页窦庆兰 
《刽子手之歌》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重要作品,在小说中他根据真实故事塑造了尼克尔这一悲哀的“第二性”形象。在尼克尔身上既体现了作家的男性意识,表现在男性视角、男性叙事、男性话语三方面。同时作家又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具有一...
关键词:《刽子手之歌》 尼科尔 男性作家 女性意识 
《刽子手之歌》中“刽子手”的双重含义解读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154-157,共4页窦庆兰 
简要介绍了《刽子手之歌》的创作过程和故事梗概,分析了“刽子手”的双重含义,描述了主人公吉尔摩凄怆的心路历程,进而阐述了尊严对每个成员及整个人类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刽子手 双重含义 伸张正义 维护尊严 
论《刽子手之歌》中的作者不在场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44-51,共8页石雅芳 
本文试图将当今文学评论中的热点话题与作品研究结合起来。文章以作者不在场等相关思想为论述的出发点,进而分析了梅勒小说《刽子手之歌》中作者不在场的多种叙述策略,即文本风格的变化、文本与读者的直接交流以及文本的多维空间及互文...
关键词:《刽子手之歌》 梅勒 小说 叙述策略 美国 文学研究 
因果报应与轮回转世——对《刽子手之歌》中吉尔摩死亡选择的思考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78-81,共4页邢雅琴 
文章分析诺曼·梅勒的小说《刽子手之歌》中的主人公吉尔摩基于因果报应与轮回转世选择死亡的方式 ,反映了美国西部人与所生存环境的对立 ,反映了“群体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与精神空虚 。
关键词:因果报应 轮回转世 人性对立 异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