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作品数:700被引量:32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国恩陈思广江倩丁富云范水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四川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家构模式·文本旨意·艺术范式——《寒夜》新探被引量: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91-100,共10页陈思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17BZW153);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16ZDA191)的阶段性成果。
《寒夜》通过对汪文宣、曾树生及汪母三人的性格、身份及命运的展示,旨在告诉人们,汪文宣的家庭境遇与他的个人悲剧命运是必然的。在家构模式中,女强妻+男弱夫+个性婆婆+自尊心强是一种极危险的组构模式。由于在夫—妻—婆三者关系中,...
关键词:《寒夜》 家构模式 文本旨意 艺术范式 
巴金,反什么“封建”与如何“反封建”?——重述《家》到《寒夜》的精神脉络被引量: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42-148,共7页李怡 
四川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民国时期四川边缘作家研究"(SC16A010)
虽然巴金和五四新文学的"反封建"都遭遇了不少的质疑,但是重新解读《家》到《寒夜》的精神脉络却十分必要。从根本上说,巴金所追求的"反封建"秉承的是五四的传统,实施的是"伦理"层面的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不同,伦理的反叛属于一种文化...
关键词:巴金 《家》 《寒夜》 伦理革命 反封建 
“经济非正义”的有限批判与“救出我自己”的无根追求——巴金《寒夜》的复调之美
《中国美学研究》2017年第1期258-267,共10页廖海杰 
战时的'经济非正义'状态作为核心因素构成着《寒夜》的悲剧:曾树生、汪文宣二人关系的危机,汪母对曾树生的嫉恨,很大程度上源于曾树生在'经济非正义'状态中的受益者处境。最终两人关系瓦解、汪文宣死于极端穷困,使得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
关键词:《寒夜》 巴金 经济正义 
《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以《围城》和《寒夜》为中心被引量:2
《江汉论坛》2016年第8期82-85,共4页陈思广 刘安琪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03)的阶段性成果
《围城》与《寒夜》虽初刊于《文艺复兴》,但在其刊行时所引发的接受争鸣,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争鸣,不同视阈间的交锋背后是不同利益集团的话语权之争。文本的文学性与审美性被悬置,批评的重心转移到作家的思想倾向、立场问题上来,甚...
关键词:《文艺复兴》 现代长篇小说 《围城》 《寒夜》 传播 接受 左翼 
“绝望”中的呼号——从《寒夜》的末尾修改谈起
《当代文坛》2015年第6期79-81,共3页周威 曾绍义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又一创作高峰,其末尾的修改自初版本后即成"定稿",也是作者最喜欢的"修改本",它对提升作品的整体价值有深刻意义,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巴金先生的遗愿,以此作为欣赏和研究的"底本"。
关键词:《寒夜》 末尾 修改本 
她为什么“需要温暖”——《寒夜》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12期17-18,24,共3页陈羲 
曾树生是巴金长篇小说《寒夜》中的女主人公,作者对她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塑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独特女性形象,修改作品时又在末尾特别加上了"她需要温暖"的话。本文即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说明了曾树生为什么"需要温暖"。
关键词:曾树生 汪文宣 《寒夜》 黑暗社会 
四川抗战小说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1期186-191,共6页陈思广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2YJA751003)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了,其历史意义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
关键词:小说史 民族解放战争 外敌入侵 帝国主义侵略 抗战文学 在其香居茶馆里 《寒夜》 八十一梦 虎贲万岁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浅析巴金《寒夜》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被引量:4
《当代文坛》2013年第6期183-186,共4页王苗苗 曹顺庆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JZD016
本文试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语言变异的视角出发,以巴金小说《寒夜》中英对照版本为例,探视其语言文本中的创造性叛逆,并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用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突出表现的几个具体分析手段——译者的个性化翻译,译者的误译与漏...
关键词:《寒夜》 变异学 文学翻译 创造性叛逆 
理想与现实主义的光芒:巴金的《火》与《寒夜》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期160-165,共6页罗梅 
"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是巴金在抗战爆发初期开始创作的三部连续小说。《火》第一部反映1937年上海"八一三"后爱国青年冯文淑、刘波和朝鲜流亡青年的抗日热情和除奸活动,展现出上海人...
关键词:《寒夜》 汪文宣 曾树生 田惠世 淞沪会战 梦幻色彩 鼓起勇气 憩园 格格不人 精神结构 
新时期以来的《寒夜》接受研究被引量:1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7期132-141,共10页陈思广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2YJA751003)的阶段性成果
定位与拓进是1979—2011年《寒夜》接受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定位实现了对《寒夜》艺术价值的重新确认,刷新了巴金长篇小说接受的既定视野;拓进提升了《寒夜》展示的期待视阈,深化了《寒夜》接受的群体期待。拓进主要体现在对文本主题及...
关键词:新时期 《寒夜》 接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