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品数:2174被引量:179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泰曾小霞潘定武胡继明汪春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书》“神话历史”书写与“汉共同体”认知构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73-77,154,共6页栾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10-ZD100)阶段性成果。
《汉书》编纂成书的东汉初期,人们在经历了自王莽新政以来的动荡和割据后,面对的是一个亟待修复为整体的生存世界。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有着强烈的共同体建设需要,《汉书》历史地承担了观念构建任务。作为第一部官修断代正史的《...
关键词:《汉书》 汉共同体 神话历史 文化认同 
论向歆父子文献编纂思想对班固《汉书》的贡献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40-145,156,共7页于兆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刘向文献编纂实践与编纂思想研究”(11BT0015)阶段性成果。
向歆父子对文献的整理和编纂是继孔子之后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又一创造性的伟大工程,他们的《别录》和《七略》是中国古代编辑史不朽丰碑。向歆父子崇儒扬经、经世致用,求真务实、择善而从,辨章学术、传承文化的编纂思想和编纂方法,对班固...
关键词:刘向 刘歆 编纂思想 班固 《汉书》 
《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比较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77-80,94,共5页张青松 敖非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设与相关专题研究”(批准号:13&ZD12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代注列‘古今字’多维组群研究”(批准号:18BYY142)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
关键词:古今字 《汉书》颜注 《文选》李善注 
《搜神记》取材《汉书》考辨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年第6期5-10,共6页张黎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引书考辨”(17BZW085)
《搜神记》的成书方式之一是从前人典籍中撷取素材,取自《汉书》的篇目最多,达28篇。从文字异同上看,只有少数篇目完全相同,多数有所删减或概述其意。内容上,取材篇目集中于《汉书·五行志》,而且都是“异事”,没有“灾害”事件,这与干...
关键词:《搜神记》 取材 《汉书·五行志》 
两汉刺史“居部九岁举为守相”考被引量:1
《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3期204-208,共5页蒋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汉时期的国家构建、民族认同与社会整合研究”(17ZDA180)子课题阶段性成果。
以刺史监察郡国,是两汉官僚制度中一项重要举措,顾炎武曾誉其为“百代不易之良法”①。关于汉代刺史及刺史制度,目前已有诸多讨论。②不过其中一些具体规制仍有待辨析,如刺史迁转中的“居部九岁举为守相”问题。这一规定最早见于《汉书...
关键词:薛宣 郡国 官僚制度 两汉 《汉书》 刺史 迁转 顾炎武 
《搜神记》引书《汉书》辨析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年第8期86-91,共6页张黎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引书考辨”(项目编号:17BZW085)的阶段性成果。
《搜神记》的成书方式之一是从前人典籍中撷取素材,其中《汉书》被征引的次数最多,达28篇。《搜神记》对《汉书》的征引集中于《汉书·五行志》,征引内容侧重“异事”,而不及“灾害”;征引方式有直接引用、全引、节引、意引和组合式引用...
关键词:《搜神记》 引书 《汉书》 
《史记》《汉书》载文在文章骈俪化过程中的作用
《励耘学刊》2022年第1期96-114,M0006,M0007,共21页莫道才 杨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项目编号:15ZDB068。
《史记》《汉书》中保存了大量秦汉文章,有些文章呈现出早期骈俪化倾向"史书对这些文章的选录树立了骈体范式,开启了文章的骈俪化进程。史书的评价彰显了骈体的艺术魅力、礼仪功能和文学价值。随着史书流传,这些文章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关键词:《史记》 《汉书》 秦汉文章 骈俪化 
“卑之无甚高论”的误解误用--兼论辞书存在的问题被引量:2
《中国语文》2022年第2期227-233,256,共8页汪维辉 李雪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汉至唐朝出土文献汉语用字研究”(21&ZD295);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时演变研究”(16JJD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卑之无甚高论”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源出《史记·张释之列传》(《汉书》照抄),“无”作“毋”,原意是“放低你的论调,不要过于高谈阔论”。宋人把它误读作一句,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此后这个误解误用义一直沿用,直...
关键词:“卑之无甚高论” “甚” 《汉书》 误解误用 宋代 辞书 
从出土简牍看如淳“三辅尤异”说之讹——兼谈汉代仕进制度中的两种“尤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李迎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居延汉简编年及相关问题研究”(15CZS007)。
《汉书》如淳注称西汉有"三辅尤异"之制。近世学者据此认为,与普通郡国相比,西汉三辅官员在秩禄、升迁前景、籍贯限制等方面享有特殊优待。其实,结合传世文献与汉简来看,"尤异"是对官员治绩的评语,指政绩卓异。具体来说,有两种形式:一...
关键词:汉代 三辅 尤异 《汉书》如淳注 居延汉简 尹湾汉简 
从“对比”看《汉书·苏武传》的人物塑造
《读写月报》2021年第28期24-26,共3页赵玉龙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潜夫论》文本的构建与东汉学术的演进研究”(20CZW027)阶段性成果之一。
《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和多数大学中文专业使用的作品选教材都遴选了《苏武传》这篇文章,如郁贤皓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袁行霈主编的《中国...
关键词:郁贤皓 《汉书·苏武传》 朱东润 高中语文 袁行霈 人物塑造 《汉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