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品数:2174被引量:179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泰曾小霞潘定武胡继明汪春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语言文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书》在俄罗斯的译介研究
《中国翻译》2025年第2期49-57,共9页常洁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182)。
《汉书》在俄罗斯的译介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与俄罗斯汉学的兴起、发展、成熟有密切的联系。18世纪受欧洲“中国风”影响,俄国汉学家将《汉书》的治国思想译介到俄国社会;19世纪《汉书》成为俄国认识东方历史的重要文献;十月革命以后,苏...
关键词:《汉书》 历史典籍俄译 俄罗斯汉学 
《史记》(汉代部分)和《汉书》“如”字使用情况对比研究
《汉字文化》2025年第3期1-3,共3页奉康欣 
列举《史记》(汉代部分)和《汉书》中“如”的所有用法。先分别对“如”的每种用法横向对比考察,并列举相应语料进行佐证,再纵向统计对比分析《史记》(汉代部分)和《汉书》“如”的整体用词占比差异,简要探讨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如” 《史记》 《汉书》 用法列举考察 统计分析 
《史记》《汉书》“论赞序”语气类成分及相关句式比较研究
《大连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张雨涛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3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门绝学”与国别史研究专项“敦煌本王韵与唐宋诸本韵书比较研究”(19VJX126)。
以《史记》和《汉书》的“论赞序”为考察对象,全面统计比较两者在语气类成分(语气词、叹词、表语气组合)上的使用差别。综合来看,《史记》的语气类成分较之《汉书》在使用类型和总数上都要丰富,而且几类表言说主观性的语气词使用数量...
关键词:《史记》 《汉书》 语气类成分 使用差异 表情态手段 
《历史的长河--倪豪士〈史记〉研究论集》出版
《国际汉学》2024年第3期M0004-M0004,共1页王晓丹 
美国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Nienhauser,Jr.)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主持翻译《史记》,至今已出版九卷,是目前体量最大的《史记》英译本。倪豪士将三十载翻译研究《史记》的学术成果汇集在《历史的长河--倪豪士〈史记〉研究论集》(Into t...
关键词:倪豪士 学术史研究 〈史记〉 编纂思想 《史记》英译 目标读者 《汉书》 美国汉学家 
《汉书》“忖该之积”考辨
《辞书研究》2024年第2期111-112,118,共3页徐前师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奖励项目“《字书》与汉语词汇研究”(项目编号15JL05)资助成果。
《汉书》“忖该之积”之“忖”当为“讨”之形误,其注释亦随之而误。文章根据文献引用和“忖”“讨”词义进行考辨,指出《汉书》“忖该之积”当作“讨该之积”,相关讹误又影响到重要辞书的词条收录和释义。
关键词:《汉书》   辞书 
《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比较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77-80,94,共5页张青松 敖非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资料库建设与相关专题研究”(批准号:13&ZD12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代注列‘古今字’多维组群研究”(批准号:18BYY142)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
关键词:古今字 《汉书》颜注 《文选》李善注 
《汉书》“大奴”误注辨析
《江海学刊》2022年第5期71-71,共1页陈伦敦 
《汉书·武五子传》:“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颜师古注:“凡言大奴者,谓奴之尤长大者也。”对于“大奴”一词,后世学者也多有讨论。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大奴谓奴之年长者也。”王先谦《汉书补注》表示同意,称:“大奴,周...
关键词:汉书注 杨树达 年长者 大奴 颜师古注 王先谦 沈钦韩 
《汉书》“可治”考
《汉字文化》2022年第9期107-110,共4页孙雨彤 
《汉书·高帝纪》中,诊断汉高祖刘邦病情的良医提到了“可治”二字,令刘邦勃然大怒。这使“可治”的含义产生了肯定义与否定义两种可能。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也对此部分提出过相应问题。文章采用文献法,从词义、句法、语境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汉书》 可治 班固 
“卑之无甚高论”的误解误用--兼论辞书存在的问题被引量:2
《中国语文》2022年第2期227-233,256,共8页汪维辉 李雪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汉至唐朝出土文献汉语用字研究”(21&ZD295);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时演变研究”(16JJD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卑之无甚高论”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源出《史记·张释之列传》(《汉书》照抄),“无”作“毋”,原意是“放低你的论调,不要过于高谈阔论”。宋人把它误读作一句,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此后这个误解误用义一直沿用,直...
关键词:“卑之无甚高论” “甚” 《汉书》 误解误用 宋代 辞书 
《汉书》散札六则
《汉字文化》2021年第13期96-98,共3页王娟娟 
文章对《汉书》中七事提出新的解读,尝试弥补前修时贤研究中留下的纰漏。
关键词:《汉书》 疑难 札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