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

作品数:14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周贵华林国良胡海龙金刚孔祥玲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研究》《佛学研究》《船山学刊》《法音》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深密经》译本及疏的文献史考察
《佛学研究》2022年第2期88-102,共15页熊烨 黄兴旺 
本文以东亚汉藏佛教中《解深密经》的16种译本以及36种注疏的历史和内容为背景,采用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译介、注疏的历史展开梳理。就经本译介的前后历史而言,以四种汉译和一种藏译本为最古,其内容虽然无宗学上的分判,却有文献...
关键词:解深密经 译本 注疏 文献史 
《解深密经》的“结文”——从“大乘经典编纂的痕迹”来看
《中国佛学》2020年第2期1-18,共18页高桥晃一 黄敏而(译) 
《解深密经》向来被认为由代表不同时代与思想的多种素材编纂而成,证明这一观点的客观依据为该经存在节译本、后半四品存在“结文”等。但是,在明确了节译并非构成《解深密经》编纂素材的单行经典后,就有必要重新考察编纂成立说。本文...
关键词:《解深密经》 大乘经典编纂 结文 
《解深密经》偏正连词研究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9期174-175,共2页宋西玄 
201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课题名称:《解深密经》连词研究,课题批准号:CXJJS19021。
本文以《解深密经》玄奘译本中的偏正连词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连词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解深密经》中的连词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联合连词和偏正连词两大类,本文选取偏正连词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最后,对《解深密经》中的偏正连词的特...
关键词:《解深密经》 偏正连词 特点 
略谈格鲁派对《解深密经》问答句的诠释
《中国藏学(藏文版)》2019年第3期103-115,共13页更高才让 
文章归纳了格鲁派对《解深密经》问答句的思辨过程中的三转法轮内容及了不了义的考释文献;通过与历代汉地佛学研究者的判教文献对比,以勾勒出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对佛教判教文献的研究思路和注解方式等。
关键词:《解深密经》 问答句 诠释 
佛法真实论初探——以《解深密经》为例
《中国佛学》2018年第1期266-285,共20页胡海龙 
真实一直是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佛学亦然。《解深密经》通过胜义谛和三自性的界说,实际上建立了一个立体的佛法真实论体系。该体系以胜义谛相为真实的基础,同时用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的三自性来判别诸法的体相。可以说佛法的真...
关键词:真实 胜义谛 四种真实 三自性 
论阿赖耶识建立中的两种意趣——以《解深密经》与《摄大乘论》之阿赖耶识安立为中心
《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3期46-51,共6页刘鹿鸣 
本文讨论唯识学的核心概念阿赖耶识建立过程中的两种意趣:一是针对有情流转的业果安立,二是针对一切法的缘起安立。从哲学角度说,有情流转的业果安立是生命论问题,而一切法的缘起安立则是宇宙论、本体论问题。早期唯识学思想中,生命论...
关键词:阿赖耶识 解深密经 摄大乘论 唯识学 
圆测对于中观与唯识关系的认识特征——以《般若经》与“空有”论争认识为中心
《宗教研究》2014年第1期68-86,共19页张圭彦 
前注:1.大藏经略称T:大正新修大藏经(CBETA电子版)。ZZ:新纂大日本续藏经(CBETA电子版)。WX:卍续藏经(藏经书院版),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民国66(1977)。ZhT:藏文中华大藏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对勘*,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关键词:遍计所执性 《般若经》 依他起性 《解深密经》 圆成实性 自性空 弥勒菩萨 三无性 
唯识宗关于二谛的界定
《法音》2012年第2期17-21,共5页释则生 
唯识宗内部对二谛的安立并不统一.对外与中观宗形成了空有之争.其主要原因是二谛的安立标准不同。而探讨唯识宗中道的论文对二谛并不明确,本文主要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等唯识宗中早期文献探讨唯识宗二...
关键词:唯识宗 二谛 《瑜伽师地论》 界定 《解深密经》 《成唯识论》 早期文献 中道 
圆测对《解深密经》有无说之诠释被引量:1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1-67,共7页周贵华 
圆测作为唯识学大师,在此方面著述甚多,但其流传至今的唯有《解深密经疏》。在此著中,圆测对唯识学的根本经典之一《解深密经》予以了较有特色的诠释。他虽以玄奘唯识新学的立场为主,但能以合理的方式对待真谛唯识旧学,反映到此注疏中...
关键词:解深密经疏 唯识 有无说 三自性 圆测 玄奘 真谛 
《解深密经》的胜义谛思想
《船山学刊》2009年第1期152-154,共3页罗珍生 
本文通过对佛教胜义谛思想演变的探寻,揭示佛教胜义谛思想的发展理路以及大乘瑜珈行派的胜义谛思想渊源,进而分析《解深密经》的胜义谛思想及其特质。
关键词:胜义谛 佛教解 深密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