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方言》

作品数:70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彩琴谢荣娥华学诚董志翘陈立中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理工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扬雄《方言》“屑,洁也”再考
《汉语学报》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董志翘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古汉语虚词研究及中古汉语虚词词典编撰”(编号:18AYY020)的资助。
扬雄《方言》卷三有“屑,洁也。(郭璞注:谓清洁也,音薛)”一条。以往的训诂家均以“《诗·邶风》:‘不我屑以。’《鄘风》:‘不屑髢也。’毛传并云:‘屑,絜也。’洁(潔)、絜古通用”为证。其实,这是对毛传的一个很大的误解。这里的“屑...
关键词:   同源 
“葭萌”不是古蜀茶称谓
《文史杂志》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张夏 
有学者认为“葭萌”为古蜀茶之称谓,依据是扬雄《方言》有“蜀人谓茶曰葭萌”之论。但是,在传世的《方言》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扬雄并没有此言论,属于陆羽、杨慎记忆失误的“创造”再以讹传讹;二是此语在《方言》的...
关键词:葭萌 古蜀茶称谓 扬雄《方言》 记忆失误 人地名称 
说蝉
《农民文摘》2023年第9期55-56,共2页孙南邨 
蝉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其同种异名、俗称也就特别多。汉代扬雄《方言》说:“蝉,楚谓之,宋、卫之间谓之糖,陈、郑之间谓之娘,秦、晋之间谓之蝉。”这里说的“蝉”,正如现在人们说的“知了”,是蝉的统称;若细说各蝉,其异名、俗称之多...
关键词:同种异名  扬雄《方言》 
玄应《一切经音义》引扬雄《方言》考
《今古文创》2023年第3期128-130,共3页谢柯 高旭 
玄应《一切经音义》一书中多处引用扬雄《方言》的释义作为解释佛教词语的辅注,将《一切经音义》中的引文与今本《方言》原文作对比,发现引文与原文之间并不一一对应。引文与原文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作者一是在作书引用时误将...
关键词:释义 引文考释 《一切经音义》 《方言》 
基于文本与实证分析的扬雄《方言》再认识被引量:1
《语言研究》2022年第4期72-84,共13页汪启明 张蓓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整理、辑录及数字化工程”(15ZDB107)。
从扬雄《方言》文本分析,整条未注明通行区域者353条,占全书686条的51.5%;另有条目中部分词语未注明通行区域者82条,占全书的11.9%。那些注明了汉代及以前词语各地的不同说法的条目,扬雄并没有指出这些话只在这个地方通行。因此,《方言...
关键词:《方言》 混合语 复杂系统 
汉文佛典与扬雄《方言》研究——兼及方言词的形、音、义关系被引量: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37-150,共14页董志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古汉语虚词研究及中古汉语虚词词典编撰”(18AYY020)。
在扬雄《方言》的研究中,其中的一些方言词语,往往难以找到实际使用的书证(即见于历代文献中的实际用例),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历代的研究者寻找文献用例的视野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献上,而《方言》中的方言词语一般出现在俗语言文献中(“方...
关键词:《方言》研究 俗文献 汉文佛典 耳治 
扬雄《方言》中方言词“芔”“耸”“融”考证
《汉字文化》2022年第12期24-26,共3页沙琳 徐佳敏 梁晔 
南通大学2021年创新训练重点项目(编号:202110304002Z)的相关成果
扬雄《方言》中的一些方言词如“芔”“耸”“融”与其通语词存在字形意义上的联系,本文主要借助古籍文献,论述《方言》中存在方言词和通语词在字形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并对照词典进一步探究,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一些方言词的消亡、意义...
关键词:扬雄《方言》 字形意义 词义变化 
扬雄《方言》训释探析
《现代语文》2022年第5期14-19,共6页王智群 
西汉扬雄编撰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汇集,也是一部训诂之作。《方言》的条目包括“雅诂”和“方言”两部分,“雅诂”的训释形式以“群诂例字+诂训字”和“某,某也”为主,“方言”的形式则较多采用“某地谓之某”“某地某义谓之...
关键词:《方言》 训释形式 训释方式 训释特点 
从扬雄《方言》看秦晋方言在汉代通语中的地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06-110,共5页张世方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口语语音及词汇研究”(项目编号:20YBT02)。
不少研究认为秦晋方言是扬雄时代通语的基础方言,但这种观点仍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扬雄《方言》中训释词的特征和性质是审视秦晋方言在汉代通语中地位的关键所在。以往研究关注的秦晋方言在训释词中的使用频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但...
关键词:扬雄 《方言》 秦晋方言 汉代通语 训释词 
扬雄《方言》疏证一则
《语言历史论丛》2020年第2期40-51,2,共14页游帅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古注中的魏晋南北朝方言语词辑证”(20FYYB01);四川省扬雄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扬雄《方言》转语词研究”(YX202003);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学科团队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对《方言》卷十中有关怜哀义的一则记述材料进行了疏证,分别解释了"嘳""无写""思"表"怜"之用,同时认为"人兮"系"宁兮"之方言音转,乃人相见问候的一种表达。并将转语词的考察模式概括为:以"音"为线索,以"义"为准绳而求其本"形"。
关键词:《方言》  转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