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弟子

作品数:122被引量: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葛志毅王葆玹宋艳萍韩国磐刘桂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汉代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汉代学校教育特色举隅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年第12期8-8,共1页南北 
汉武帝时所兴办的学校,尚在草创时期,并无系统可言。到了平帝元始三年(西元3年),始制定各级学制系统,当时分学校为五级:在京畿只有"太学"一级;在地方分为"学""校""庠""序"四级。由郡国县邑兴办的称作"学"和"校";由乡...
关键词:四级 草创时期 学校教育 郡国 博士弟子 光武中兴 元始 遗才 三年 《资治通鉴》 
汉代博士弟子的政治使命和道术传播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4期231-236,共6页王洪军 
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不仅是汉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事件,在经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的影响。博士弟子是一群年轻的具有鲜活思想和明确职守的政治宠儿。在承担国家所赋予政治使命的同时,经学沾溉的人文情怀促使...
关键词:博士弟子 政治使命 道术传播 汉代 
汉代博士杂识(续完)
《现代中文学刊》1999年第6期16-20,39,共6页召玉 
六、博士弟子队伍的扩大和儒者官僚群体的形成随着博士的增加和封建政权对读经者需求的扩大,博士弟子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昭帝时期,将武帝时期的博士弟子员增加到一百人,翻了一番。宣帝末年,又"增倍之",增加到二百人。元帝时期,猛增到一...
关键词:博士弟子 后汉书 西汉 汉代 东汉 封建政权 孔子 五经 光武帝 太学生 
汉代士大夫与汉代思想的总倾向被引量:5
《史学史研究》1990年第4期1-6,共6页侯外庐 
1950年,外庐同志著《汉代社会与汉代思想》一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出版,供系内师生讨论之用。全文共分四节。第一节,汉代生产手段的社会性质。第二节,汉代劳动力的社会性质。第三节,汉代社会编制的诸特征。第四节,汉代士大夫与汉代...
关键词:汉代社会 士大夫 社会性质 博士弟子 劳动力 学术思想 贤良文学 董仲舒 生产手段 武帝 
汉代儒学衰微原因略论被引量:1
《社科纵横》1990年第2期32-35,31,共5页叶林生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的儒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一方面“章句之学”大兴,涌现出许多校注、训诂、解经的经学大师;另一方面“义理之学”迅速发展,注重探讨圣贤的“微言大义”,推阐发扬,试图探求“大道...
关键词: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 儒林传 经学大师 义理之学 博士弟子 党锢之祸 卫绾 汉王朝 朝时 
汉代的选官制度(续完)被引量:5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14-24,共11页安作璋 
五、考试两汉的察举与考试是相辅而行、相互为用的。察举加考试,这是汉代选官制度中的两个重要的步骤。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需要经过考试,而后始能量才录用。因此,无论是诏令特举的贤良、文学,还是郡国岁举的孝廉、茂才,到中央之后...
关键词:选官制度 博士弟子 后汉书 考试制度 汉代 察举 西汉 郡国 东汉 汉武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