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意象

作品数:33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钟巧灵彭雷生彭海玲陈鹏程余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语文教学之友》《北方文学》《船山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宋玉赋的枯木衰草意象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22-25,59,共5页汪雨涵 李征宇 
枯木衰草是与充满生命的树木完全不同的、意味着生命即将枯竭的衰败草木,枯木衰草意象作为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对人生的感知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宋玉赋中有许多对枯木衰草意象的描写,其本质是借用意象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抒发宋玉深层的...
关键词:宋玉  枯木衰草意象 
《诗经·国风》中的“草”意象探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刘恩萍 
中国传统文化在乡村儿童教育中的传承及相关美育教育(202211427029)。
《诗经》中的“草”意象不仅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民风习俗,表现了人们的思想情感,更能够透过意象的运用展现社会的真实面貌。本文以《国风》为例,探究“草”意象在《诗经》中所折射出的礼制风俗以及先民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诗经》 草意象 风俗 情感 
《古诗十九首》“草”意象的意蕴研究
《汉字文化》2023年第10期154-156,共3页赵子悦 
《古诗十九首》中,出现“草”意象且富含意蕴的诗篇共有六首,即《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形式上则以“青草”“芳草”“野草”“秋草”“百草”、竹、兔丝和女萝等各类...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意象 意蕴 
萋萋芳草,绵绵情思——浅析古典诗词中“草”意象的象征意义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2年第10期30-31,共2页赵燕 
昆山市教育科学一般立项课题“部编高中教材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课题编号y/2022079)研究成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无论是《诗经》还是《离骚》,唐诗还是宋词,其中都出现过“草”这一意象。但是,其蕴涵的情感却不尽相同。接下来,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古典诗词中...
关键词:情语 古典诗词 景语 《人间词话》 简要分析 象征意义 《离骚》 王国维 
统编教材中“草”意象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2021年第34期31-32,共2页周依 孙彩霞 
“草”是中国古诗词中最早出现且内涵丰富的意象之一。研究古诗词中的“草”意象有助于从多元视角拓展对草的意义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蕴。文章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中“草”的三方面意蕴内涵,即“积极向上之意”“宁静...
关键词:统编本 小学语文 古诗词 草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中的草意象
《名家名作》2019年第11期118-119,共2页姚可欣 
"草"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在陶诗中反复出现,这毫无疑问地说明了它在陶渊明的心中是非同寻常的。我认为陶诗中的"草"不仅仅只是陶渊明耕种园居时所见所及之物,它几乎贯穿了陶渊明诗歌始终,全面地展现了诗人尊重自我、追求自由的隐居境况, ...
关键词:陶渊明 隐士 意象  
诗歌中“草”意象微探
《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149-149,173,共2页魏敏 
“草”意象,作为诗歌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意象,无论在不同的时代还是在不同的诗人作品中,均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草”意象在新诗和旧诗中表现形式的不同来解析其表达意蕴的细微差别。
关键词:旧诗 新诗 “草”意象 
宋代诗歌中草意象文化的分析与思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8年第12期00220-00220,共1页石玥昀佳 
意象通常都是由人的大脑经过情感生活的想象,表达出自己独特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行为,这也是人的文化情感无法通过言语表达的产生的一种行为方式。中国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通过千百年的积淀而产生的。在植物意象中,我们往往都会想到一...
关键词:宋代诗歌 草意象文化 分析与思考 
中国古诗词中草意象英译方法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286-287,共2页王婷 
本文将古诗词中出现的草意象,对比不同意象类型翻译方法。研究发现,意象类型不同译文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当与译入语文化相异,译文多趋向保留草意象文化信息,符合文化翻译学原则。在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今天,通过研究草意象翻译方法有...
关键词:草意象 翻译方法 文化 
卑微之物的生命张力——新诗中的草意象解读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111-113,118,共4页王玉国 李华 
草作为卑微之物,在中国诗歌中却是内涵丰富的古老意象。在新诗中,草意象的书写更加细致,并被注入了更鲜明的主体精神内涵,在其外在形象与主旨之间形成强烈的生命张力:虽然地位卑微,弱草却常被借以展现骄傲的生命姿态;虽然外形渺小,小草...
关键词:新诗 草意象 生命张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