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语

作品数:1345被引量:42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少明王志永楼志新魏丽华吴春波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习力究竟是什么——从日常用语、学术观点到整合型概念谱系
《电化教育研究》2025年第3期28-34,94,共8页刘嘉豪 黄荣怀 
2024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工作专项项目“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学习力提升对个体、教育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学习力的概念依旧是一项悬而未决的论题,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其理解模糊,相关研究存在复杂化倾向。学习力概念的清晰化有助于联结理论与实践。首先,文章分析了日常语境中学习力的多样化表达,并...
关键词:学习力 智能时代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 概念谱系 
高频“结论”使中心突出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5年第7期15-18,共4页孙忠莲 
“中心不突出”,绝对是老师作文评语中的“常用语”。运用哪些作文技法,可以使我们的作文“中心突出”?先看2024年四川眉山中考作文题:朱德的记忆里,有母亲挑水种田、养香纺纱的身影;萧红的记忆里,有鲁迅明朗的笑声、夜半的灯光;海伦·...
关键词:作文评语 中考作文 四川眉山 海伦·凯勒 作文技法 常用语 
我们家的常用语
《初中生写作》2024年第11期21-22,共2页王安彤 陈苗(指导) 罗伟(指导) 
“给我”,这是在我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不信你听——爷爷奶奶的为“给我”爷爷奶奶的“给我”总出现在我们要扔东西的时候。这天,奶奶包了一些包子,我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扬手要扔。爷爷急忙叫了一声:“给我!”便拿过我手中的包子。
关键词:包子 常用语 出现频率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双减策略研究:减负与减压的平衡探讨
《中学生英语》2024年第40期83-84,共2页郭晓萌 
1.减负策略及实施方法1.1优化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优化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认知能力的学生,应该制定出符合他们特点的英语课程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
关键词:小学英语 核心素养培养 日常用语 课业负担 优化课程设置 不同年龄段 认知能力 低年级 
说说“爱拼才会赢”的“爱”字
《两岸关系》2024年第10期63-64,共2页李跃忠 
《爱拼才会赢》是我国宝岛台湾地区作曲家陈百潭作词谱曲的一首流行歌曲,传唱海峡两岸,红遍大江南北,在世界各地流传,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爱拼才会赢”也成为励志格言,勉励人们拼搏进取,被广泛引用。用“爱拼才会赢”在《超星发现》...
关键词:数据库 互联网 检索 相关条目 日常用语 宝岛台湾 海峡两岸 
“义”“意”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8期29-30,共2页张江 
一、“义”“意”之别首先应该指出,义与意有相近以至相同的蕴含。客观所在之义被揭示,主观生产之意被表达,都以观念形态呈现,由此而有根本相同之义。特别是于当代,义与意之相合有“意义”一词,在日常用语,以至学术用语上几无义、意区分。
关键词:日常用语 学术用语 观念形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中国青年》2024年第15期86-86,共1页依然 
过往的几年间,我的人生轨迹因一次偶然的选择——兼职从事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发生了微妙而深远的转折。我与形形色色的学习者们相遇,每次交流都揭示出一个斑斓多姿、新奇万分的世界。像置身于繁华喧嚣的十字路口,四周是熙的行人,他们...
关键词:日常用语 汉语学习 耐心倾听 敬畏之心 人生轨迹 十字路口 高阶学习 传道授业 
数字时代媒介人类学对村落研究的拓展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145-146,共2页孙信茹 
在流动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的渗透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迎来新的传播场景。媒介技术开创的新生活方式和多样化互动手段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结构与日常用语,不断影响“人们通常对话着和所处社会关系的感知”。
关键词:媒介技术 日常用语 新生活方式 互联网 村落研究 数字时代 媒介人类学 互动手段 
拿捏网感,你还差一个标题
《深圳青年》2024年第6期4-5,共2页APPLE 
下头、地狱开局、笑鼠、活爹、尸体暖暖的、你的强来了、古希腊掌管xx的神、硬控我xx秒……这些都曾是你的聊天常用语吗?如果一个都没用过,那你的“网感”可能有待加强;如果信口括来,那社媒可能不是你的竞赛区,而是你的统治区。
关键词:统治区 有待加强 常用语 古希腊 
苏东坡的“呵呵”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适读)》2024年第5期50-51,共2页项伟 
“呵呵”,拟声词,作为网络常用语,活跃于每个人的聊天记录里。据说它曾被评为“最伤人词汇”的第二名,为人所反感。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呵呵”并不是网民自创的词汇,早在1700多年前就曾在文献中出现,而将它发扬光大的,竟是宋代的苏东...
关键词:聊天记录 苏东坡 拟声词 词汇 常用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