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材料

作品数:108被引量:18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刘婕冯胜君路志英李冬鸽宁镇疆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方介堪鸟虫篆艺术赏析
《书与画》2025年第1期16-19,F0004,共5页张炜羽 
20世纪以来,乘着古代金石学的余风与科学考古方法的引入,先秦与秦汉的古玺印、封泥、砖瓦等古文字资料大大拓展了人们对汉字演变过程、形态与风格的认识。兼具学者与篆刻家身份的一代印人,遂开始了玺印创作的新尝试。古玺印风格的创作...
关键词:考古方法 玺印 金石学 古文字学 方介堪 汉字演变 出土材料 艺术赏析 
浅谈当下隶书创作的现状与走向
《书法》2024年第12期152-155,共4页邱曙东 
展览尤其是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各体展等大型展览,所展作品往往代表了当前书法创作的阶段特征和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是观察其时书法风尚的最佳窗口。隶书作为当下展览中的重要书体之一,一直保持着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在大量出土材料...
关键词:中国书协 隶书创作 当代书法 表现形式 大型展览 书法创作 阶段特征 出土材料 
《陳詡墓誌》所見陳代史事鈎沉
《唐研究》2024年第1期423-446,共24页李浩搏 
在正史材料稀缺的情况下,目前學界對於南朝後期歷史的研究,愈發重視出土材料的使用。但衆所周知,此時期墓誌史料出土數量極少,其中,陳代墓誌更是鳳毛麟角,目前尚存原石或拓本者僅有《衛和墓誌》《黄法氍墓誌》兩方。另有《陳叔獻墓誌》...
关键词:墓誌 出土材料 拓本 原石 史料 
基于汉墓出土医学材料的经脉理论演变过程探析
《中医杂志》2024年第22期2281-2286,共6页孙晨耀 张其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ZDA331)。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第二部分,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经脉》残篇以及髹漆经脉人像,双包山汉墓出土的人体经脉漆木模型等出土医...
关键词:经脉理论 出土材料 马王堆汉墓 天回医简 三阴三阳 心包 
《出土文献的同源词族研究》出版
《语文研究》2024年第3期5-5,共1页本刊 
河北师范大学李冬鸽教授所著《出土文献的同源词族研究》于2024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以出土材料本义与《说文》本义不同的声符为基础,尽可能穷尽地系联同声符同源词,尝试解决声符与同源词、出土材...
关键词:同源词 声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词源意义 出土文献 中华书局出版 《说文》 出土材料 
北大汉简《反淫》反映的养生思想内涵——与出土材料合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6-12,共7页徐筱婷 
北大汉简《反淫》有59枚,1 200余字,简文具有赋体的标准问答形式。结合相关材料发现:《反淫》赋的内容反映了先秦至两汉时期养生思想的承袭及具体事实。赋文共记载了13件事,其中有4件事与服食、音乐、运动健身、食气导引有关,且可与出...
关键词:北大竹书 汉简 反淫 养生 
出土材料所见秦汉音乐机构“外乐”考论
《音乐研究》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王丁诺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秦汉国家整合的文化路径初探”(项目编号:22FZSB009)的阶段性成果。
在近年来出土的简与器物中,时常发现带有“外乐”的字样,但传世文献的阙载使得对其认知充满了困难。西安相家巷封泥的发现最终确认“外乐”代表某种职官,近期所披露的带有“外乐”铭文的阜平君钟虞使得“外乐”一职的设置至少可以追溯...
关键词:外乐 太乐 文舞 外乐律 太乐律 
释“奇”觚被引量:1
《文物》2024年第4期50-59,共10页李零 
中国古代礼书记载之酒器有所谓“觚”,汉代蒙学课本《急就篇》写在一种类似简牍的有棱柱上,也叫“觚”。两者是什么关系,一直是个问题,今结合出土材料,试做讨论[1]。《急就篇》中的“奇觚”汉史游《急就篇》首句:“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
关键词:《急就篇》 简牍 蒙学课本 出土材料 汉代 
西北漢簡中業、華、葉、枼的誤釋問題
《出土文献研究》2023年第1期275-282,共8页李洪財 
漢代的出土材料中,有不少因爲文字形近導致誤釋的情况。這些形近字有很多已經同形,無法找到區别特徵。還有一些實際是有區别特徵的,只是一直没有被注意到,導致對相關的形近字誤釋。本文就試圖探析業、華、葉、枼這些形近字的誤釋與區别...
关键词:形近字 漢代 出土材料 字形 同形 西北漢簡 特徵 問題 
书法新范本释义
《中国书法》2023年第11期169-172,共4页田熹晶 柏恩花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发展,许多沉睡于地下的书迹被发现,这些书迹材料不同、书体各异、内容丰富,是文字学、史学、文学、书法学等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资料。尤其一些书写精美的字迹,更是为书法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范本...
关键词:书法学 书迹 文字学 出土材料 史学研究 书体 示范效果 丰富与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