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

作品数:421被引量:29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何善蒙王长华余治平季桂起高中祖更多>>
相关机构:衡水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承经传申明大义,继绝学嘉惠后世——2020-2023年公羊读书班活动综述
《衡水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张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HS-SJTU2023B02)。
由余治平教授带领的读书班从2020年开始,到2023年暂告一段落,坚持四年,在国内一众读书班中独树一帜。关键有五点经验:一是要读好经。从学理上看,研究董子,必要晓通《公羊》;从现实考虑,新人难以独立入门《春秋繁露》。二是好读经。四年...
关键词:董仲舒 《春秋公羊传》 《春秋繁露》 经学 读书班 
《春秋繁露·灭国》的存亡思想
《衡水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56-63,共8页甘立娟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ZD202328)。
《春秋繁露·灭国》考察春秋亡国阐发的存亡思想,是董仲舒春秋公羊学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表明‚群‛能凝聚力量、对抗风险,主张君主对内不失其群,对外要与诸侯为群。二,强调君臣推心、托付得当的重要性,并以之为治国...
关键词:董仲舒 《春秋繁露·灭国》 灭国 存亡 公羊学 
董仲舒“救文以质”论——基于《春秋繁露·王道》篇的经学诠释
《江淮论坛》2023年第5期96-102,共7页余治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5)。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篇聚焦“救文以质”之道,专门分析《春秋》案例。齐桓、卫宣胥命于蒲,相互信任,是君子协定,而化繁为简、回归本真;宋伯姬“礼而信”,把人当人,尊礼而重信;齐桓征伐,有违周公东征之善质;“阳谷之会”上,齐桓公...
关键词:董仲舒 文质 法统 救文以质 经学诠释 
董仲舒:“先经而后权,贵阳而贱阴”——公羊家经权哲学如何完成天道化改造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2期67-69,共3页唐艳 
经权学说是公羊家政治哲学一大核心内容,因为它关涉道德律令执行过程中如何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张力问题。《春秋》之大义,需要“经”的规范统领,也离不开“权”的变通智慧。《公羊传》首次以“反经”释“权”,强调权虽悖逆于经,但并...
关键词:《春秋繁露》 五行理论 原则性与灵活性 《公羊传》 道德律令 因时制宜 黄老道家 因人制宜 
《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
《衡水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余治平 
被列入儒门《十三经》的《孝经》,因与《说苑》《新序》《列女传》文法相类,一度被指“汉儒作”,或“西汉末年成书”。朱熹直称其“疑非圣人之言”,虽“篇首六七章为本经”,但其后乃“传文”,故皆是“齐鲁间陋儒纂取《左氏》诸书之语”...
关键词:《孝经》 儒学研究 《新序》 《春秋繁露》 特约主持人 《十三经》 《列女传》 《说苑》 
《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
《衡水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12-13,共2页余治平 
传世文献《春秋繁露》的真伪性一直存有争议,美国学者S.A.桂思卓《从编年史到经典:董仲舒的春秋诠释学》(From Chronicle to Canon:The Hermeneutic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According to Tung Chung-shu)一书专门研究《春秋繁露》...
关键词:儒学研究 《春秋繁露》 特约主持人 董仲舒 真伪性 诠释学 研究团队 传世文献 
《春秋繁露》“天、元、神”的神学考察——汉儒与西方经院哲学的对话被引量:1
《衡水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44-50,共7页苏暐峰 
"天、元、神"是董仲舒哲学中"天"论的三重维度,涵盖西汉形而上观念中对至高超越者的认识。"天"为实体,是天所有属性的总集;"元"为天的本原,是在时间终始上的永恒性呈现;"神"为形式和现象,以隐与现、变与不变的辩证建构神人的关联。"天...
关键词:董仲舒    神学 经院哲学 
天人感应的发生机理与运行过程——以《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为文本依据被引量:8
《衡水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21-32,共12页余治平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感应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天道类动""阴阳性情""人副天数""因五行而用事"系列的概念、观念,论述了感应的一般性原则,既有诸多命题的逻辑推演,也有"求雨""止雨"的实际应用,因而为天人感应的观念与信仰建构出一套完整...
关键词:董仲舒 天人感应 性情  阴阳 五行 《春秋繁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