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说

作品数:146被引量:15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牟春张燕玲平心岳介先高燕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艺理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朱光潜对立普斯“移情说”的接受与理解被引量:7
《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132-136,共5页牟春 
朱光潜对立普斯"移情说"的接受与理解集中展现了两种观念模式的对撞和冲突。一方面,他接受了西方近代美学的认识论假设,首先把自然物看作了空洞的容器,自然物的情感是审美主体附加在自然物身上的;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感应思维的影响,朱...
关键词:移情 感应 自然物 
移情论质疑
《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5期52-58,共7页张燕玲 
移情说是盛行于十九世纪后期欧洲大陆的心理美学思潮,被誉为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当时很少有美学家不谈论移情问题,成为当时非理性主义的美学主潮,产生了极为深刻、广泛的影响.概括说来,移情理论是指人们在观照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
关键词:移情论 立普斯 审美欣赏 预成图式 审美活动 主体认识图式 移情说 客体 先验图式 皮亚杰 
我国古代美学的“移情”说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4期65-71,共7页胡雪冈 
“移情”这一美学概念一般认为是从西方美学界输入,但由于移情是一种在创作和欣赏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它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早已得到广泛的实践,从而在我国美学史较早就出现“移情”的概念,并渗透...
关键词:古代美学 移情作用 审美观照 西方美学 心物交融 立普斯 梁启超 诗歌创作 移情说 物色篇 
互补:入出说与距离说
《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1期49-54,共6页黄颇 
中国美学有入出说,西方美学有移情说和心理距离说,都是针对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距离关系提出来的美学理论。本文先提出有关审美三距离的看法;然后从比较美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上述美学理论;最后取长补短,用入出说与距离说之互补,简...
关键词: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活动 审美距离 心理距离说 空间距离 美学理论 移情说 中国美学史 西方美学 
“移情”与“感应”——中西方诗学心物关系理论比较片论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6期37-44,共8页胡晓明 
一中西方关于心物关系的审美理论,可比性十分丰富。譬如宏观角度的表现论与再现论,起源角度的物感说与摹仿说,以及专人专书角度的比较等等。本文试提出一个新的比较角度:“移情”与“感应”。二者的可比性由下列四方面构成:一、移情说...
关键词:移情说 美学思想 心物交融 审美理论 移情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 审美活动 物我 立普斯 西方美学史 
心理学和艺术中的情感和情绪被引量:2
《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4期93-96,共4页鲁道夫.安海姆 周宪 
本文是美国著名艺术心理学家安海姆的一篇重要文章,旨在澄清心理学和艺术中最混乱的一个课题:情绪与情感。安海姆从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考察了情绪与情感。他反对学院心理学简单的归类法,也反对把任何心理过程都区划为情感、动机...
关键词:艺术心理学 心理学家 完形心理学 认知能力 心理过程 异质同形 同构关系 移情说 心理状态 假说 
移情说的局限性
《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第2期135-135,共1页
蒋孔阳在《美与移情》(《美育》84年1期)一文中,在对移情说作了论证后,也分析它有三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它过分强调感情。人的审美活动离不开感情,充满了感情色彩,美的事物都应当能唤起人的某种感情,但是,人的审美活动决不仅仅限于感情...
关键词:移情说 审美活动 蒋孔阳 移情论 局限性 本质力量 感情色彩 现实世界 审美关系 移情现象 
“移情”、“距离”与“出入”
《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第1期141-141,共1页
曹顺庆在《“移情说”、“距离说”与“出入说”》(《江汉论坛》82年11期)一文中,将西方美学理论中的“移情说”、“距离说”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出入说”作了比较,认为: “移情说”是要。入乎其内”,将自我“移入”“宇宙人生”之内,...
关键词:移情说 距离说 美学理论 最高境界 物我 出入说 中国古代文论 宇宙人生 性情 自我 
谈“移情”和“共鳴”被引量:3
《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第2期31-36,共6页李丕显 
“道是无情却有情”——移情之“移”艺术、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已经逐渐为人承认和重视了。不是么?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来是无情无意的,可是在人眼里,竟然都能变成有情有意的,真乃:“道是无情却有情”。这不就是移情作用么?倘若没有...
关键词:移情论 审美欣赏 移情作用 艺术创作 移情说 艺术欣赏 移情现象 共鸣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