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方式

作品数:315被引量:22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戴志钧付春辉季桂起刘进安李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纪录片《长城长》:以创新艺术方式,全景式书写气势雄浑的中华文明视听音画诗
《网络视听》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卞芸璐 
2024年5月20日,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长》在北京卫视黄金时段开启热播。该片是三十年来第一部首都北京出品的、全景式书写长城题材的纪录片,也是总导演王淳华人文历史纪录片三部曲中的收官之作、北京“文化清明上河图”中的最后一...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专题节目 清明上河图 融合传播 长城长 北京卫视 中华文明 创新艺术 
用艺术的方式建构语文课堂
《亚太教育》2023年第20期131-133,共3页孙晔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用艺术的方式建构语文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探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发挥自身“艺术家”的作用,善用艺术方式建构课堂,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探究欲,促使学生积极体验不同的教学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艺术方式 阅读课堂 建构策略 
气候变化科学报告封面:用现代艺术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气象知识》2022年第5期48-51,共4页崔喆 翟盘茂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开展的全球气候变化评估,不仅是认识气候变化的权威科学,而且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科学依据。从1990年以来,IPCC组织数万名杰出科学家开展了六轮气候变化评估工作,分别从气候变化科学基础...
关键词:气候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科学文献 第三工作组 第二工作组 IPCC 脆弱性 
隐桥与雾——弋舟短篇小说的艺术方式被引量:4
《小说评论》2021年第6期123-136,共14页贺嘉钰 
在当代短篇小说中,弋舟的文本难以、也最好不要绕过。他有艺术创造者对才华的自觉,天资与勤奋在他的创作中显出均衡,他孜孜而行,在人群中有时显出沉默,但他的文学创造洋溢着以写作为志业者的谦卑与炽烈。十五六岁时,弋舟发表了人生第一...
关键词:文学启蒙 文学作品 弋舟 文学创造 家庭式 短篇小说 学院派 艺术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艺术方式
《人物画报(下旬刊)》2021年第1期0104-0104,共1页孙佳乐 
班主任工作向来是学校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是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环节。从学生层面来看, 班主任工作不仅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好班主任工作, 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
关键词:德育教育 班主任工作 初中阶段 艺术方式与探索思考 
影像艺术方式保护下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
《艺术与设计》2020年第10期156-159,共4页沐晓熔 
以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为样本,通过影像介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为当代社会仍可游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枝末节中,提供一种可能性。艺术家不断地采用新的创作方式,推陈出新,持续展示着大美云南的独特魅力。在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发展互渗融通...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联网 不同社会群体 在地性 影像艺术 区域差异 独特魅力 可持续的 
浅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今古文创》2020年第7期21-22,共2页张一帆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直关注着底层市民的生活与命运,由此透露出强烈的人文关怀,老舍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构筑了一个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市民世界”。一方面描绘了北京市民形色各异的生活面貌,...
关键词:老舍 市民形象 文化内涵 艺术方式 
"码头老虎"与"上海先生"--民国说书人的从艺之路
《中国青年》2019年第16期50-51,共2页孔凡铎 
评弹是20世纪40年代新创的名词,用以统称吴地流行的两种艺术方式:评话与弹词。前者一人登台,只说不唱,类似北方评书,内容以金戈铁马为多,故又被称为说大书;后者上台或一或二或三,亦说亦唱,别有风致,最擅长的是市井风情百态,大小有别,自...
关键词:说书 民国 上海 老虎 码头 40年代 20世纪 艺术方式 
融合时代的艺术方式——《未来就是现在》中罗伊·阿斯科特的媒体艺术趋向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94-95,共2页马良 
在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通过回顾罗伊·阿斯科特论文集《未来就是现在》,一方面试图对其思想进行通俗化、概要化解读,另一方面意图引起对"现今时代在数字媒体、人工智能等等新技术条件下艺术生产方式可能性"的更多关注。
关键词:艺术与科技 媒体艺术 数字艺术 人工智能艺术 生物艺术 技术意识 
周氏山作:艺术创造不局限于中国文化
《收藏投资导刊》2019年第6期104-107,共4页李坤凝 徐可芒(整理) 
周氏兄弟,周氏山作和周氏大荒来自于中国广西,现定居于美国芝加哥。是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合作时间最长的一对兄弟艺术家组合。这对兄弟自从1986年赴美以来,已成为活跃在欧美及国际舞台上的艺术明星。他们以二人共同创作的艺术方式,创造...
关键词:中国文化 艺术创造 国际舞台 艺术方式 兄弟 芝加哥 艺术家 艺术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