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戏剧

作品数:111被引量:13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定清王忠祥汪余礼杜雪琴韩素梅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结局与评价:“娜拉走后怎么办”专题讨论会
《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1期114-115,共2页吴巍巍 
【专题解释】在联读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一文的基础上,借助“密室逃脱之‘玩偶之家’”的语文活动,开展“娜拉走后怎么办”班级专题讨论会,探讨“娜拉出走”的结局和意义。目的是以此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的文学意...
关键词:专题讨论会 语文活动 《玩偶之家》 多元文化格局 娜拉 鉴别能力 文学意义 易卜生戏剧 
易卜生戏剧该怎样理解?——以胡适、鲁迅的讨论为中心被引量:3
《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112-118,124,共8页叶隽 
本文探讨易卜生戏剧的理解方式问题,从刘大杰具有文学史眼光的评价说起,讨论易卜生戏剧在西方戏剧史上的地位问题;进而引出胡适的"易卜生主义",梳理中国现代留日学人的发凡起例之功,分析从王国维到周氏兄弟的易卜生接受,进而指出易卜生...
关键词:易卜生 胡适 鲁迅 周作人 文学史 文化交流史 
易卜生对中国文化及文学运动的影响研究
《科技视界》2012年第11期6-10,共5页张铮 
易卜生,一个远在挪威的戏剧家却在中国的"五四运动"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主要探讨易卜生作为作家及其作品对中国社会演进及文学变革的影响作用,即易卜生为什么会被引进中国,在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且深度探讨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
关键词:易卜生戏剧 胡适 写实主义 妇女运动 
论“五四”对易卜生戏剧的误读被引量:2
《剧作家》2011年第4期91-97,共7页万同新 
挪威著名的戏剧家易卜生在中国有着极高的人气,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对中国的社会变革、戏剧文学事业的发展都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哪一个外国剧作家能够像易卜生一样,得到中国现代思想界、艺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参与到中华民族现代意...
关键词:易卜生 戏剧家 “五四” 《文化偏至论》 中国现代 误读 社会变革 文学事业 
易卜生戏剧中“自我”观念的神秘性及其表现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44-47,共4页李定清 
“自我”是易卜生戏剧中主题观念的核心 ,也是他笔下一类主人公所竭力追寻和操持的个体存在品格。由于“自我”的超验性质及其内涵的难以穷尽 ,他所渴望企及的“自我”在其戏剧文本中往往处于悬置状态。易卜生戏剧中“自我”观念的神秘...
关键词:自我主义 文学评论 易卜生 戏剧 挪威 布良德 
易卜生与《新青年》被引量:1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17-22,共6页谢会昌 
易卜生的作品不仅影响了我国现代作家及广大读者,还影响了鲁迅、曹禺、冰心、茅盾、叶圣陶、周作人等大作家的创作意识,显示了优秀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关键词:易卜生戏剧 现代中国 文学 殊遇 
读易卜生的《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被引量:1
《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99-104,共6页刘明厚 
读易卜生的《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刘明厚《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1896)是部四幕悲剧,全剧结构紧凑严谨,舞台现实时间从黄昏到夜晚,整个故事集中发生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地点也几乎不变。主人公博克曼是个矿工的儿子...
关键词:易卜生 博克 生存困境 后期戏剧 易卜生戏剧 实现自我 哈特 个人野心 超人哲学 戏剧文学 
论《新青年》的翻译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6期87-91,共5页刘献彪 
《新青年》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刊物。它是应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需要而创刊的。从翻译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新青年》是我国翻译文学史上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用白话进行翻译,为传播新思潮,提倡新文学服务的翻译阵地。也可以说《新...
关键词:易卜生戏剧 外国文学 现实主义 作家作品 文化思想史 新文学 小民族 翻译文学史 莫泊桑 新思潮 
易卜生戏剧与中国新文学运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4期34-38,共5页黄如文 
易卜生的戏剧,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里,给大张旗鼓地介绍进来了。这期专号刊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等重要作品,还刊载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易...
关键词:易卜生戏剧 鲁迅 中国新文学 群鬼 公敌 曹禹 作品 三一律 剧本 雷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