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

作品数:210被引量:17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兆伟温海明倪南张克宾王伟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周易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熊泽蕃山的“神道”与“易道”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李莹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周易》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9YJC74003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共建项目:“日本江户时代阳明学派的《易》学研究”(GD17XWW13)。
“神道”是日本学者熊泽蕃山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集义和书》中的“太虚”与“神道”、《神道大义》《三轮物语》中的“日本神道”、《系辞传》注中圣王的“神通妙用”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借助阐发《周易》,熊泽蕃山指出日本...
关键词:熊泽蕃山 太虚 神道 易道 
戴德乾论画道与易理之关系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18年第4期67-74,共8页张乾元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周易>美学研究"(15BZX118)
"一画"属于易学哲学的专用范畴。布颜图、戴德乾认为古代画理、画论都是从太极"一画"本体理论中发展而来。变易、神知、感而遂通之理为文学、诗赋、书画等艺术的审美创作体验提供了开放的审美心理依据。画家必须慎守《周易》的精诚之道...
关键词:画学 易道 一画 太极 变化 感而遂通 
日本江户时代“反徂来易学”的延伸——以《易道拨乱》与《易道拨乱辨》为中心
《周易研究》2017年第2期59-72,共14页陈威瑨 
本文以日本江户时代徂来学派儒者太宰春台批判朱熹《易学启蒙》的著作《易道拨乱》,以及朱子学派学者森东郭对此进行再批判的著作《易道拨乱辨》为研究对象,将双方内容依易学史观、"理"的概念和筮法等为主题,分别进行述评,指出春台说法...
关键词:朱熹 太宰春台 森东郭 荻生徂来 日本儒学 
论郑玄《乾凿度》《乾坤凿度》注的圣王经世义蕴
《周易研究》2016年第5期67-74,共8页姜喜任 
在汉代儒生通经致用的时代风气下,郑玄《乾凿度》、《乾坤凿度》注以《周易》经传为经典依据深入探讨了圣王垂教经世的课题。首先,《周易》一书是历代圣王共同创作的,圣王创作《周易》的过程以及《周易》在流传中的兴袁过程体现了圣王...
关键词:《易纬》 郑玄 易道 圣王 经世 
杨万里易学与诗学
《周易研究》2013年第3期14-23,共10页李瑞卿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代诗人易学与诗学演进”(11YJA751039);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易学与中国诗学”一级通开课程建设项目
杨万里之易学注重阐明儒理,又于义理中参证史事,强调对人事的思考和天理的体悟。他认为易道之发扬关键在于圣人,因为圣人心性贞正、不变而常,故能取法天地,沟通天人,将天地之神聚于一心。进而,杨万里将此圣人感应天地,体悟易道之法应用...
关键词:易道 诗学 圣人观 兴上论 通变观 
论张伯端的丹道与易道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08年第3期83-91,共9页孔令宏 
在继承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五代宋初陈抟图书学派的象数易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内丹修炼中所涉及的炉鼎与药物、采药、火候等要素及其间关系的处理,张伯端在论述时均用《周易》理论直观地解说,如以乾代鼎,以坤代炉,以离指元神,以坎...
关键词:张伯端 悟真篇 周易 内丹 道教 
神明易道略论——以王弼《周易略例》为例
《周易研究》2008年第2期63-68,74,共7页曾海军 
易道不是对事物变化的一种规律性的理性把握,而是呈现为承载个体人事变易的神明状态。王弼的《周易略例》就并没有呈现出理性化的规律形态,而是充分赋予易道以承载人事复杂乃至乖戾变易的神明功用。
关键词:易道 神明 王弼 《周易略例》 
《易传》中的“易简”新释——兼谈“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被引量:8
《周易研究》2007年第5期18-25,共8页胡家祥 
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以"简易"解释《易传》中的"易简",埋没了其深蕴奥义。易、简其实分别是乾、坤最根本的特性,易主要体现于时间维度,指乾的健而动和变化不居的势用,简主要表现于空间维度,指坤的顺而静和贞固赋形的势用。由于乾、坤构成...
关键词:易简 乾坤 易传 易道 天下之理 
《先秦易学史》
《周易研究》2007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斯满红 
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0年)。全书共21万字,246页,对先秦易学作了系统的梳理。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详细地辨析了“易”字在未被采用为易学名称之前的本义,即“更换、改变、代替”,以及“...
关键词: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先秦 “易” 名称 易道 易象 易数 
形而上者谓之道——《易传》本体论浅析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07年第2期73-79,共7页张汝金 
《易传》基于社会实践基础,对“易道”作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形上概括,指出乾坤是易之门户和根本,“一阴一阳”是万物产生存在的本原和根据。由此展开了其易道本体论哲学体系。这种借助《易经》八卦象数和取象比拟思维的探究型理解...
关键词:一阴一阳 易道 形而上学 易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