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因素

作品数:144被引量:28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兰英董少萍贾宇张坚刘力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育人效能有效提升
《中国教工》2022年第12期31-32,共2页乔彩霞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学生的情感意志因素在根本上影响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教育效能指教育的效果、效力,教育效能与人才培养效果密切相关。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提升教学效果,反之教学效果会受影响。提升教育效能的最有...
关键词: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效能 提升教学效果 育人效能 意志因素 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中国近代画家——蔡鹤汀
《养生保健指南》2021年第1期12-12,共1页
蔡鹤汀作画喜用皮纸,善于破墨,追求形神兼备,认为作画要不拘形式,应该在养性、涤烦、破闷、释燥之间下功夫,不应计较名利,人品要局,幽品才会局。设计的舞美和绘制的布景,在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融进了国画的技巧和手法,虚实结合,讲究意境,...
关键词:不拘形式 舞台演出 意志因素 虚实结合 形神兼备 传统技法 工艺美术 创造精神 
突发癫痫导致交通事故案件的裁判规则探究被引量:1
《晟典律师评论》2020年第1期338-347,共10页李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辆数量和驾驶员人数猛增,但主管机关并未同步提高对领驾驶证申领资质审查的强度,典型的便是对申领驾驶证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把控不够严格,导致部分患有禁止申领驾驶证疾病的人员依然获得了驾驶资格。...
关键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危害结果 意志因素 交通肇事罪 危害公共安全 主观罪过形式 
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辨析被引量:1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50-54,共5页成月华 许黎黎 
同时实施暴力和取财两种行为的犯罪,可能既符合寻衅滋事罪中的“随意殴打”“强拿硬要”特征,也符合抢劫罪中的“以暴力手段劫取公私财物”。在实践中要根据案情,基于两罪不同的构成要件,着眼于行为人的主观犯意、暴力行为手段程度特征...
关键词:抢劫罪 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 认知因素 意志因素 竟合 
论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之故意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年第5期129-132,共4页刘文燕 李聪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刑法规制的困境反思与综合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572018BN14)。
我国《刑法》对国家重点保护的树木设置了单独罪名,体现了刑法领域对重点保护森林的保护。正是由于重点保护植物的特殊性,导致国家司法机关对行为人主观认定难,裁判结果出现争议,司法公正性受到质疑。因此,笔者从现实案例出发,以分析现...
关键词: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故意 认知因素 意志因素 
法官如此裁判 刑事审判要点解析·刑法总则卷
《民主与法制》2020年第11期60-61,共2页臧德胜 
从刑事审判的角度看,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应同时具备,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能属于犯罪故意。如果认识到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并不希望也不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缺乏意志因素,不属于故意。反过来看,行为人的意志因素,即希...
关键词:刑事审判 意志因素 犯罪故意 刑法总则 要点解析 放任 人的意志 
商标侵权人主观恶意的认定被引量:4
《人民司法》2019年第35期4-7,共4页张斌 唐震 
【裁判要旨】恶意属于故意的范畴,与一般故意的区别在于意志因素的程度不同,显现出侵权人的动机不纯、目的不端及手段恶劣,可以通过侵权人的行为表现予以推定。除重复侵权、规模化侵权、对权利人警告置若罔闻等表现外,有预谋有组织地实...
关键词:商标侵权行为 侵权人 意志因素 主观恶意 裁判要旨 推定 典型表现 人的行为 
“套路贷”犯罪频发的原因分析
《中国防伪报道》2019年第10期41-41,共1页
“套路贷”本身并不是某项罪名,而是指行为人通过民间借贷的名义和相关手段行为,是相对人被“套路”进而做出处分行为或其他相关行为致使财产受损。因行为人取得财物的手段和相对人做出处分等行为的认识、意志因素不同,行为人可能构成...
关键词:意志因素 处分行为 诈骗罪 敲诈勒索 套路贷 民间借贷 手段行为 行为人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之间——意志因素与客观因素的探讨与分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5期44-45,共2页纪鑫超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既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二者实质性的不同表现为,前者是犯罪分子由于自身的意志因素而放弃犯罪或者使原来所追求的犯罪结果无法实现,而后者则是由于外在的客观因素使其无法继续进行正在进行的犯罪行为或者...
关键词: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意志因素 客观因素 
故意杀人案件犯罪故意的认定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7年第12期33-34,共2页薄金栋 
犯罪故意认识的误区主要在于脱离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笼统的谈犯罪故意。犯罪故意认识因素往往体现犯罪故意性质,即行为人的犯罪故意是此罪还是他罪的犯罪故意;犯罪意志因素往往体现犯罪故意程度,即某种特定犯罪故意是直接故意还是...
关键词:犯罪故意 故意杀人案件 意志因素 认识因素 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 行为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