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经

作品数:554被引量:80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玥雯宋相伟屈玉丽季琴陈祥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慈恩传》的传记文学价值
《文史知识》2000年第11期17-20,共4页陈兰村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是记叙唐代僧人玄奘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作品,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持完整面貌的长篇单行个人传记。全书共有8万余字,分为10卷,前5卷主要记述玄奘早年生活及其西游取经的经过,后5卷...
关键词:玄奘 生平事迹 传记作品 早年生活 回国 译经 记述 传记文学 长篇 唐代 
五凉时期甘肃河西走廊对佛经翻译的贡献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97年第6期50-53,共4页汤斌 
东汉永平十年(67),朝廷正式接待了西域东来的佛教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于洛阳城西建白马寺。所以历来佛学著作中多以该年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但佛教的传入甘肃河西,就要早得多了。西汉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伐匈奴,于河西获休屠王"祭...
关键词:河西走廊 佛教 佛经翻译 甘肃河西 西域 五凉 译经 佛学 传入中国 长安 
千古一高僧——玄奘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92年第9期106-110,共5页林怡 林鼎濂 
《西游记》中的唐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明知前程渺渺、吉凶难定,却始终虔诚苦行,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矢志不渝。然而,吴承恩笔下另有个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被这孙猴头一反衬,唐僧多被屈塑成一副迂腐软弱的文学形象而深入人心。而历史上...
关键词:唐僧 佛教事业 八十一难 吴承恩 大闹天宫 文化交流 确有其人 瑜伽师地论 译经 那烂陀寺 
长安城寺院的分布与隋唐时期的佛教被引量:2
《文史知识》1992年第6期95-99,共5页辛德勇 
隋唐两代是佛教在我国的兴盛时期。由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原因,都城长安也成为当时的佛教活动中心。长安城里寺院遍布,梵塔林立,僧侣云集,俨如佛国。长安城在隋代称为大兴城。这是因为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曾受封为大兴郡公。大兴城是隋文...
关键词:大兴城 郡公 下诏 梵塔 密宗 兴盛时期 译经 受封 外郭城 善无畏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86年第11期90-94,共5页李富华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是与佛教经典的翻译同步进行的。传说最初见于东晋成帝时的《支敏度录》中的《四十二章经》是我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东汉明帝夜梦金人而遣使求法的故事就是最早见于其中的。但是这部佛经是否是'初传佛典',学术界还有分...
关键词:四十二章经 中国佛教史 晋成帝 佛教经典 东汉明帝 罗什 汉译佛经 遣使 译经 金刚智 
汉语中的佛家语
《文史知识》1986年第2期72-72,共1页余甘云 
因佛教在我国流传已久,和尚们在译经和说教中,白话式的佛家语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成为日常用语。如佛家语'一丝不染'指无所牵挂,不为尘俗所牵累;
关键词:译经 
中国翻译的历史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84年第5期15-21,共7页戈宝权 
在我国,翻译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远从公元前的西周和先秦时代起,就设有称为'象寄'和'象胥'的通译官。汉、唐以来是我国翻译佛经盛极一时的朝代,及至宋代也未稍减。元代专门设有从事翻译的官。到了明代,随着耶稣会士的入华和天主教的传...
关键词:西方自然科学 中国翻译 耶稣会士 译官 同文馆 庞迪我 佛经翻译 译经 了明 金尼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