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传才

作品数:15被引量: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诗经学《诗经》研究《诗经》《商颂》《毛诗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遗产》《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台港的《诗经》研究——《20世纪诗经学》之十被引量:3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6,共6页夏传才 
台湾的《诗经》研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诗经学研究的延续。研究的内容有: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诗经学基本问题和语言训诂研究、诗经学史、《诗经》注释和作品分析;本文也简介了香港的诗经研究。
关键词:台湾省 《诗经》诗经学 香港 
诗经发祥地初步考察报告被引量: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77-85,共9页夏传才 
以丰、镐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是《诗经》发祥地,因为《诗经》大部分歌诗在这里产生和最初编集,而且使用这里通行的雅言和正乐;东部的洽川是《周南》的早先采诗之地,产生在这里的《关雎》是中国爱情诗之源,《诗经》中不少作品与这里有关...
关键词:《诗经》发祥地 洽川 周南 丰镐 文化资源 
《诗经》出土文献和古籍整理被引量:1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66-75,共10页夏传才 
王国维综合利用当时新发现的各种文字对《诗经》作了广泛的考释,而且提出"二重证据法"理论,起了奠基者的作用。20世纪考古发现的许多新材料,如甲骨卜辞、敦煌卷子、金文和平山三器、鲁诗石经和鲁诗镜、吐鲁番《毛诗》残卷、阜阳汉简《...
关键词:《诗经》出土文献 二重证据法 古籍整理 
论燕赵诗风被引量: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44-51,共8页夏传才 
燕赵诗歌是《诗·国风》和汉乐府所开拓的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伸张正义、锄恶扶弱的豪侠精神,抗敌御侮,建立和平、开明、统一之国家的政治理想,是燕赵诗风的最突出的主旋律,"慷慨悲歌"堪称燕赵诗风独特的格调;其语言风格...
关键词:燕赵大地 诗歌 风格 慷慨悲歌 
现代诗经学开端的十年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5-30,共6页夏传才 
从恢复《诗经》真相、反《诗序》运动、新解兴起、古史辨派、现代语言学发轫五个方面,对现代诗经学创始期的崭新面貌,及其在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模式上的重大变化作出概述,并作简略的结语。
关键词:《诗经》 中国 语言学 诗经学 《诗序》 
新中国前十七年《诗经》研究的得与失被引量:2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95-98,共4页夏传才 
新中国的《诗经》研究,是“五四”开始的现代诗经学的继续,前十七年的发展过程是由兴旺到逐渐封冻,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严重的失误。
关键词:《诗经》 中国 诗学研究 文学理论 艺术研究 诗歌 
从传统诗经学到现代诗经学被引量: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65-69,共5页夏传才 
《诗经》的中国文化元典地位的确立 ,以儒家诗教为本 ,中国传统诗经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疏释文本为基础的传、序、笺、疏之学 ,总括地可分为训诂、考证、义理三类内容 ,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是其...
关键词:诗教 经学 衰颓 革新 
关于新诗和旧诗的创作问题被引量:2
《河北学刊》2002年第1期90-96,共7页夏传才 
新体和旧体只是艺术形式问题 ,一种新的诗体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的诗体消亡 ,在一个长时期内仍将并存并荣。“五四”开创的新体诗当前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吸取中外艺术精华、创作新时代的诗篇 。
关键词:新诗 旧诗 革新 方向 
《诗经》新注释本的创造性实践——评刘毓庆教授编著《诗经图注》两卷本被引量: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夏传才 
关键词:《诗经》 刘毓庆 诠释学 接受美学 书评 注释 《诗经图注》两卷本 韵脚 文学研究 
国外《诗经》研究新方法论的得失被引量:13
《文学遗产》2000年第6期4-18,共15页夏传才 
本文从传统阐释学、现代接受美学、文学本体论、语言学研究、精神分析理论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评述国外《诗经》研究方法论,并论述其得失。
关键词:《诗经》研究 得失 文学本体论 接受美学 阐释学 现代 传统 语言学研究 文化人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