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芳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教学模式教学课堂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建构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物理通报》《物理教学》《数理化学习(教研版)》《物理之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关于交流电有效值和最大值关系的探讨
《湖南中学物理》2019年第10期90-92,共3页徐继芳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聚焦课堂细节的高中教学微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D/2016/02/141).
交流电有多种形式,而正弦式交流电是高中物理最常见的类型,对于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教材上只给出了最大值是有效值的21/2倍这个结论,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推导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甚至一些老师也不清楚这个关系是如...
关键词:交流电 有效值 周期 
基于BOPPPS模式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索(1)——以“力的分解”教学为例被引量:1
《物理之友》2018年第12期12-14,共3页徐继芳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聚焦课堂细节的高中教学微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2016/02/141)的阶段性成果
BOPPPS模式提倡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强调教师通过及时测评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做准备。本文结合"力的分解"一节,探讨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BOPPPS教学模式 力的分解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是否都是高效的——由两节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物理通报》2018年第3期117-119,共3页徐继芳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聚焦课堂细节的高中教学微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D/2016/02/141
基于问题的学习因为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灵活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不是所有基于问题的学习都是高效的呢?笔者结合实例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问题 引导 力的合成 
对第三宇宙速度的再解释
《物理通报》2017年第12期37-37,共1页徐继芳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聚焦课堂细节的高中教学微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D/2016/02/141
宇宙速度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特别是对于第三宇宙速度,很多学生学习后对这个概念还是很模糊.从太阳对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入手,通过具体的分析与计算,得出第三宇宙速度的大小.
关键词:第三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 向心力 
由教材上的一个演示实验引发对静电计的探讨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7年第11X期51-52,共2页徐继芳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聚焦课堂细节的高中教学微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D/2016/02/141)
静电计是研究静电场特性的一种重要仪器,教材虽有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但是很多学生对'从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可以推知两个导体间电势差的大小.'这句话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本文从静电计的构造人手,介绍静电计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静电计 平行板电容器 电压 
巧用物理图像中的“面积”来求解实际问题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年第11期22-23,共2页徐继芳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聚焦课堂细节的高中教学微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D/2016/02/141)
图像表达是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次的高考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图形考查题出现,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学会用图像法处理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理图像 面积 课堂教学 
5E教学模式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有效——以“力的合成”教学为例被引量:2
《湖南中学物理》2017年第9期51-52,共2页徐继芳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聚焦课堂细节的高中教学微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D/2016/02/141)
建构主义已成为现在教学的主流,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基础的5E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被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 5E教学模式 力的合成 
为何不是太阳绕地球转?
《物理教学》2009年第11期49-50,共2页徐继芳 
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已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当然这可以用惯性定律定性分析,因为太阳的质量较大.惯性大,状态不易改变。下面笔者借“宇宙双星”来解释这个问题。
关键词:太阳 地球 惯性定律 宇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