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国

作品数:12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敬畏信仰权力传统文化焦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社科纵横(新理论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探索与争鸣》《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徘徊在敬畏与犹疑之间——辛格创作思想探析被引量: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01-106,110,共6页王长国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国犹太作家辛格文学作品中的敬畏伦理研究"(项目号:2011BWY003);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辛格犹太文化敬畏伦理研究"(项目号:12YS037)阶段性研究成果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
关键词:创作思想 辛格 敬畏 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代 犹太人 艾萨克 文学史 
穿越斯宾诺莎的伦理世界——论“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的理智与情感
《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93-99,共7页王长国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辛格作品中犹太文化敬畏伦理的启示"【项目编号:A-3138-10-010033】;"上海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哲学家斯宾诺莎,作为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精神导师,对其思想及创作的影响是多面的、深远的。这种影响在"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典型。本文以该小说为个案,以斯宾诺莎的哲学为参照,用互文性的方法集中探讨两...
关键词:辛格 斯宾诺莎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 理智与情感 
传统大厦是怎样倾覆的——《莫斯卡特一家》的文化意象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年第12期55-57,共3页王长国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辛格作品中犹太文化敬畏伦理的启示"研究成果;上海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辛格的家族史小说《莫斯卡特一家》虽然展示的是莫斯卡特一个家族的从兴旺到解体的过程,但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犹太社会的百态人生以及犹太传统悄然解体的路向,从而警示现代社会的人们:表面兴旺发展的犹太社会,内部潜藏着怎样的危机。当今...
关键词:家族史小说 传统 信仰 兴旺 解体 
中译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兼与王宁教授商榷被引量:4
《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2期14-16,共3页王长国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一文准确判断了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地位,并提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过程中中译外工作的必要性。然而,作者认为中译外"尤其需要国外汉学家的配合和帮助",忽视了中国译者的主体作用,不利于中国...
关键词:中译外 译者主体 源语言 目标语言 文化大使 作者参译 
异域文化中的故乡情怀——艾·巴·辛格意第绪语写作探秘被引量: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16-120,共5页王长国 
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尽管辛格50多年来一直置身于异域文化语境中,但却一直坚持用母语意第绪语进行创作,其写作背景基本定格在波兰的犹太人社区。这种用即将死亡的语言追述过往的写作形态,表现了辛格异域文化中的故乡情怀。母语创作和故乡情怀使辛格找到了...
关键词:辛格 意第绪语创作 灵感之源 故乡情怀 民间语言 
犹太文化格托的启示——以艾·巴·辛格作品为观照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6期48-56,共9页王长国 黄铁池 
犹太人始终自觉坚守世代相传的犹太生活习俗,形成了特有的犹太文化格托,即在文化上完全独行于自己的疆域,既不让异族文化侵入,更不与异族文化融合,因此文化上的藩篱使这个古老民族裹挟于万民之中而未致湮灭。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文学作...
关键词:犹太文化 格托 抵御同化 辛格作品 
精神窄门的焦虑--论敬畏之心被引量:6
《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1期67-69,共3页王长国 
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成果。
敬畏是出于信仰神圣而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禁忌意识.是人在法律之外的自我立法。在信仰匮乏、价值失范的时代,面对精神窄门的焦虑,敬畏启迪着我们跨过精神窄门之槛,走出内心世界荒芜,塑造理想人格。当前,我们亟待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培...
关键词:精神窄门 敬畏 传统文化 道德现状 时代精神 
神性退隐之后——雅夏精神危机的启示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年第9期110-112,共3页王长国 
在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之后,整个西方世界因失去原有的精神约束和精神指向而陷入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他们精神无所依傍,思想飘摇迷乱。"强力意志"和"超人"填补被废黜的最高价值的结果是给世界带来了两次大战;摆脱精神束缚的人们没有了神...
关键词:“上帝死了” 精神危机 《卢布林的魔术师》 雅夏 信仰回归 
从权力语言中突围——毕飞宇作品语言风格流变论被引量:1
《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77-80,共4页王长国 
在其创作谈《语言的宿命》中,毕飞宇把语言的力量敬畏到近乎“神”的地步,说语言里头不仅仅有大的宿命,还有一种近乎神的看不见的力量,他甚至还套用斯大林的话说语言的力量也许能够抵得上“五十个装甲师”。既然语言有“近乎神的看...
关键词:语言风格 权力控制 毕飞宇 流变论 作品 突围 思想根源 力量 
“身体”的命运与作家的视域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第1期170-171,共2页赵广志 王长国 
当下,不少作家从宏大叙事脱身后,一味遁入自己内心一隅营造自我,漠视了"他者"的"身体"性存在,特别是对那些遭受践踏的人性和被侮辱的人格,作家们竟然也能漠然视之!这种身体性践踏和侮辱的倒逆现象,如不能进入那些所谓"底层大众代言人"...
关键词:身体 摧残 侮辱 写作视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