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峥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日语自动词日语表达方式视点语感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信息》《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前置き表現(套头语)”看日本人的语言意识被引量: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10-111,共2页范峥 
苏州科技学院"教学质量工程"课程建设项目(2010KJB-30)
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日本人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频度较高的"前置き表現(套头语)"为研究对象,从它的定义、功能、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日本人的语言意识等方面揭示"前置き表現(套头语)"的本质特征,并为...
关键词:套头语 语境 语言意识 日本文化 
日语中“有标被动句”的汉译问题之探讨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93-99,共7页范峥 
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的表达形式。日语称之为"受身表現",汉语称之为"被动句",而且各自的被动表达都不只限于一种形式,其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有标志的被动表达和无标志的被动表达两种。笔者主要对日语中使用频率高、句子结构复杂、...
关键词:有标被动句 施动者 受动者 
日语词义辨析的技巧分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78-82,共5页范峥 
词义辨析是日语学习者在学习中经常会碰到的难点之一,因此,归纳和分析词义辨析的技巧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对以动词为中心的相关语言单位(词组、短句)进行词义辨析,可以为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词义辨析的方法。
关键词:词义辨析 他动词 自动词 语感 
从“否定疑问句”看日语表达方式的特点被引量:1
《科技信息》2011年第35期510-511,共2页范峥 
日语表达方式的一大特征是具有暧昧性。因此,认为日语是暧昧性的语言这一观点已得到日语界的广泛认同。日语中随处可见的省略表现,对此起到了重要的支撑的作用。本文从中国人的视角,从容易被忽视的否定疑问句中的省略现象着手,结合语言...
关键词:暧昧性 省略表现 否定疑问句 
日语“授受表现”中的“视点”透视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02-104,共3页范峥 
"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或立场。"视点"分析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现代日语语法研究中。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运用"视点"分析法,对在日语语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授受表现"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使...
关键词:视点 发话者 给与方 接受方 
日语“间接命令(要求)句”中的“试点”透视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33-137,共5页范峥 
我们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视点"这一原本用于心理学和叙事学中的术语,对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间接命令(要求)句"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轻松愉快地掌握日语中包括"间接命令句"在...
关键词:视点 传达 转述 间接命令句 
日语形容词词法逻辑研究被引量:2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05-109,共5页范峥 
从日语教育的角度出发,着重对日语形容词的界定、搭配结合能力、语用特征、词序、使用中的误用例分析和习惯用法等几个方面,可见日语形容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形容词"的构成方式和语用特点进行的简单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语法职能 搭配 词序 新形容词 
日语「N+を+V」结构中的自动词小议被引量:1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23-126,共4页范峥 
21世纪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言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是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词语结构在语言中的实...
关键词:语义特征 语法职能 结合能力 
试析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几种语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79-80,共2页范峥 
授受表现是日语语法体系中份量较重的部分,作为授受表现主要形式的「…てくれる」,语感微妙,应用广泛。本文从方便学习者的角度,分析和概括了「…てくれる」的语意特征,进而揭示出日语授受表现的本质。
关键词:授受表现 施与者 受益者 
从「体言+のこと」结构看日语表达方式的特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35-137,共3页范峥 
语法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运用日汉对比的研究方法,结合「体言+のこと」这一结构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揭示并支持日语惯用具体的表现这一特点。
关键词:日语 表达方式 抽象名词 逻辑思维 语法 句子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