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骥

作品数:22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霍夫曼斯塔尔世界文学伊瑟尔博格巴赫曼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歌德的《中国作品》与世界文学构想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185-195,共11页贺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翻译”(14ZDB090)。
本文根据翻译学原理和中德诗学,运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分析了歌德的译诗《中国作品》与其世界文学构想之间的关系。歌德的“世界文学”指的是国际性的文学交往,他把世界文学当作了解陌生世界和他者文化的窗口,主张各民族文学相互借鉴和相...
关键词:歌德 世界文学 中国作品 文化霸权主义 欧化 
中国歌德学百年史述略被引量:1
《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6期14-27,共14页贺骥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一带一路”文学文化研究——欧洲区文学文化研究及现代性反思》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F009。
作为一门学问的歌德学源于德国,它要求研究者从语文学和思想史的角度来研究歌德的文本和思想。中国歌德学发端于宗白华、郭沫若和田汉的《三叶集》,经过五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在21世纪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五代学人各有其独特贡献:宗白华...
关键词:中国歌德学 五代学人 学术史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被引量:3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0年第1期73-79,共7页贺骥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一带一路’文学文化研究——欧洲区文学文化研究及现代性反思”(项目编号2017 F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德国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源地,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通过奥·威·施勒格尔和斯塔尔夫人对欧洲其他国家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阐明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非体系性,并对德国浪漫派庞杂的文论思想进行了清理:从总汇诗、...
关键词:德国浪漫主义文论 总汇诗 先验诗 艺术宗教 
伊瑟尔的“游戏”概念被引量:4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27-38,共12页贺骥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外国文学理论核心话语反思”(项目编号:2017F009)
在伽达默尔作为往返运动的艺术游戏和解释学对话的启发下,伊瑟尔从文学、人类学和效应美学角度建立了他的游戏概念。游戏不仅指文学文本中现实、虚构和想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而且指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虚构由选择、组...
关键词:伊瑟尔 游戏 现实 虚构 想象 文本 读者 互动 
歌德论现代性被引量: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83-92,共10页贺骥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外国文学重要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4CAC0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了歌德对现代性的理解及其现代性批判。歌德认为,现代指的是中世纪之后的机器大工业时代,他将这个新时代的特性概括为"快速",快速指的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现代人在竞争的压力下急于求成。他认为,快速的时...
关键词:歌德 现代性 工业化 快速 慢文化 
论歌德的政治思想被引量:5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8,共8页贺骥 
歌德是一位注重道德和文化的政治思想家,他认为一个大民族应该实行松散的邦联制,因为小邦分立不仅能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而且能带动整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他主张精英执政,依靠德治和法治来管理国家;他提出了以德政和伦理经济为主体的政治...
关键词:歌德 邦联制 精英政治 德政 改良 
一部研究东西德文学理论交流的力作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年第2期342-348,共7页贺骥 
冯克的论著以翔实的原始资料为依据,运用话语史方法,对东西德理论话语之间的相似处和分歧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阐明了西德接受美学和东德接受理论双向交流的全过程:这两种关于文学接受的理论话语各自独立地发生,通过相互批评、相互启发...
关键词:曼迪·冯克 接受美学 交流 
在介入现实与乌托邦幻想之间摇摆——评英格博格·巴赫曼的诗歌被引量:1
《东吴学术》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贺骥 
本文以巴赫曼的诗学文章和诗歌文本为依据,分析了她的诗歌创作与其诗学的对应关系,从总体上探讨了其诗歌的特色。巴赫曼的介入诗是对人的生活世界持续遭到毁损的公开抗议,其乌托邦幻想诗则是对异化现实的彻底否定。
关键词:巴赫曼 隐微诗 介入现实 乌托邦幻想 
伊瑟尔的效应美学被引量: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41-47,共7页贺骥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外国文学理论核心话语反思"(13CAC07)的阶段性成果
伊瑟尔的效应美学研究文学文本在阅读过程中对读者产生的审美效应,他认为文学文本包含许多空白和对传统规范的部分否定,空白和否定形成了文本的召唤结构,它们分别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反思能力,促使读者去填补空白,建立新视野,完成对不...
关键词:伊瑟尔 空白 否定 阅读过程 审美效应 
“世界文学”概念:维兰德首创被引量:7
《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176-182,共7页贺骥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外国文学重要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4CAC07)的阶段性成果
维兰德在1790至1813年间的一则手记中首创了"世界文学"这个新词。他将"世界文学"界定为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的世界各国文学的典范作品总集,其"世界文学"概念带有浓重的欧洲中心主义和文化精英主义色彩。与赫尔德或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相比...
关键词:维兰德 世界主义 世界文学 典范作品 精神财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