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铭

作品数:14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园林风景园林遗产内在逻辑大尺度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城市》《时代建筑》《华中建筑》《建筑与文化》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扬州北郊园林群落的生成与演变被引量:3
《中国园林》2018年第4期123-128,共6页都铭 张云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编号14NDJC174YB);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Y17E080023)共同资助
清代以来,扬州城北郊的园林集聚而成群落,伴随着皇帝南巡等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城市生活变迁,这一园林群落的规模、形态及中心也在不断演变。扬州北郊在清代短短几十年间内从城郊公共风景演化成园林群落,本质上是一个"场所"在性质与功能上...
关键词:风景园林 城郊园林 集聚 演变 扬州 
巴尔的摩“筒仓码头”粮仓再生对策解析
《现代城市》2017年第4期4-7,共4页刘抚英 王旭彤 都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51378470)
"筒仓码头"粮仓曾是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行效率最高的粮仓,建筑被废弃后再生为公寓和商业综合体。研究论述了该建筑的发展演变背景和再生前后的概况,解读了建筑再利用的功能转化模式和空间格局;进而分别从建筑历史要素选择...
关键词:巴尔的摩 筒仓码头 再生 历史要素 
文化景观类遗产中建筑要素的保护策略与应急干预:以西湖三潭石塔为例
《建筑与文化》2017年第10期122-124,共3页都铭 张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Y17E080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478412)
建筑要素是文化景观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景观类遗产特定的背景下,其中的建筑要素也体现出特有的敏感性与保护工作的复杂性。文章以杭州西湖三潭石塔为例,回三潭石塔倾覆事件及其后续应对,着眼于文化景观类遗产中的建筑要素的...
关键词:文化景观 遗产 建筑 保护 应急干预 
居住小区景观适应雨水自然循环的空间特征被引量:2
《建筑与文化》2017年第2期188-189,共2页张云 都铭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基金编号:14NDJC126Y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编号:51478412)
居住小区的绿地、广场、道路、及建筑外表不仅构成了视觉层面的小区景观,同时也是雨水的载体,关系着城市环境的生态合理性。在生态层面,小区景观没有明显的基底空间特征,而是由不占主体的软质绿地斑块、占主体的硬质建筑和广场斑块以及...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 雨水 空间特征 杭州 
学科发展背景下建筑学教育中景观设计课程的反思与探索
《建筑与文化》2016年第6期98-99,共2页都铭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14NDJC174YB);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032)
近年来,随着景观设计理论、实践的提升,为世界人居环境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动力,其学科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作为建筑设计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景观设计"部分,也应当对这一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而做出相应调整。本文拟从教学框架、...
关键词:景观设计 建筑教育 教学探索 地域性 学科发展 
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格局演进分析:以杭州西湖为例
《建筑与文化》2016年第2期107-109,共3页都铭 张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编号:14NDJC174YB);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2YJCZH032)
文化景观类遗产是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是有机演进的持续性景观。作为一种新类型遗产,目前的研究往往偏重于识别、保护等环节。本文试图以文化景观类遗产的活态特征及演进逻辑为着眼点,以杭州西湖世界遗产为例,结合历史图文资料与现场测...
关键词:文化景观遗产 空间格局 有机演进 西湖 
大尺度遗产与现代城市的有机共生:趋势、问题与策略被引量:9
《规划师》2014年第2期102-106,共5页都铭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032);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度重点人文社科项目(2011ZGDSK04)
随着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及与世界遗产工作的接轨,区域化、廊道性的遗产,如运河、文化线路、城墙和历史湖泊等,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新兴的遗产类型。这类遗产与城市空间、城市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从传统遗产单一保护的视角出发开...
关键词:大尺度遗产 城市 共生策略 
从文人园林到城市风景:18世纪扬州筱园的改造及内在逻辑
《中国园林》2013年第9期60-64,共5页都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2YJCZH032);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人文社科校基金重点项目(序号06)"共同资助
18世纪扬州北郊的私家园林群落,在短短几十年内转型成为面向城市大众的公共名胜,并互相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风景场所。位于保障河转折处的筱园,是这一转型风潮的发端与先行者,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个案。筱园今已不存,以历史图像记录结...
关键词:风景园林 扬州 改造 筱园 18世纪 
街区共生型地下空间——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再生与活力激发被引量:7
《华中建筑》2013年第3期85-90,共6页都铭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YJCZH032);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度建设科技科研和推广项目31号"历史街区保护再生过程中城市功能缺失的一种对策--街区服务型地下空间利用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度重点人文社科项目"历史景观整体保护再生与旅游产业主题化升级"支持
在延续历史空间肌理、天际线与传统建筑密度的前提下,被保护的城市历史区域往往无法同时承担现代城市的一些必要功能,从而缺乏人气及吸引力,沦为布景式的民俗展览。针对这一保护与活力的矛盾,在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基础上,该文提出"街...
关键词:城市历史地段 活力激发 地下空间 
园亭、市肆与湖山——清中叶扬州北郊园林的本质特征被引量:1
《华中建筑》2010年第3期146-148,共3页都铭 张云 
刘大观对清中叶扬州、苏州、杭州的评论带来一些问题,学界也一直对此有所争论,该文通过分析刘大观此评论的语境与真实意义,并辅以其他材料佐证,认为扬州北郊的"园亭",在清中叶已由私家园林转化与整合为类似城市公共旅游场所的"名胜",而...
关键词:扬州 园林 名胜 刘大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