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作品数:8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大类培养模式亚洲开发银行ODA区域经济合作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经济》《改革与开放》《新丝路(中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我国非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问题致因与对策
《中国体育教练员》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秦治国 周强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非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高水平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水平运动员就业观念和择业标准与市场需求不吻合,学训冲突导致高水平运动员专...
关键词:非体育高校 高水平运动员 培养目标 择业技能 就业观念 
“00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及教育引导研究被引量:2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周强 熊冕 秦治国 
上海理工大学尚理晨曦社科专项(21SLCXYB005)。
做好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之一。通过对“0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劳动教育现状等方面内容,挖掘出高校劳动实践教育内容设置、学生功利化思想、重脑力而轻体力劳动、劳动...
关键词:劳动教育 “00后”大学生 对策 
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专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新丝路(中旬)》2022年第10期0181-0183,共3页周强 
2021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重点推荐)“大类培养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新生专业认知教育过程的路径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项目编号: 10-21-303-807);2021年上海理工大学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大类培养背景下思政教师在新生专业认知与选择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 CFTD213032)。
大类培养作为新型的招生和培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增加专业选择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难免存在学生出现从众心理、分流政策解读工作需要改进、志愿满足率与成绩达标率有差距、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等问题。因此,文章以上...
关键词:大类培养 专业选择 专业分流 
大类培养模式下高校团学工作的影响与对策——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82-86,共5页周强 秦治国 蒲莹莹 
2021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重点推荐)“大类培养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新生专业认知教育过程的路径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10-21-303-807);2021年上海理工大学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大类培养背景下思政教师在新生专业认知与选择中的作用研究”(CFTD21303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大类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培养方式。文章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从高校基层团学工作角度出发,研究大类培养模式对基层团学工作的促进和该模式下基层团学工作产生的新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类培养 高校 团学工作 
三全育人视域下分校区校史文化育人路径研究——以上海市L高校为例被引量:1
《改革与开放》2022年第8期57-61,共5页周强 秦治国 吴禹星 
上海理工大学江畔聆海工作室资助。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校区办学已成为一种常见模式,如何做好分校区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高校校史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育人资源,因此,以校史文化为落脚点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史文化融入分校区思政育人工作的路径有助于发挥其...
关键词:三全育人 分校区 校史文化 路径 
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ODA现状分析被引量:4
《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10期24-29,共6页周强 魏景赋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是指由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6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和中国)组成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GMS由亚洲开发银行于1992年最先提出,旨在将湄公河地区特有的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转换为新的亚洲经...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 中国 ODA 亚洲开发银行 区域合作机制 人力资源开发 现状 区域经济合作 
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2
《商业经济》2009年第1期88-89,110,共3页魏景赋 周强 肖永泉 
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表现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其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有利于形成企业国际贸易竞争优势,保护劳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具有...
关键词:SA8000 社会责任 出口贸易 影响 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探讨
《当代经济》2008年第14期80-81,共2页王瑛 胡天辉 周强 
文章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建立的必要性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尽快建立中国—东盟税收协调的法律制度,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动税收协调发展和分国分阶段推行东盟各国税收协调进程等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税收协调 欧盟 关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